第1版:要闻

党员引领全民参股 盘活资源共同富裕

——临县罗家山村探索形成深度贫困村精准脱贫新路子纪事

□ 解德辉 陈镜全

近年来,临县三交镇罗家山村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临县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总体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聚焦贫困、改革创新,有效破解了红枣产业发展难题和农村空心化问题,率先公式出一条深度贫困村党员引领、全民参与、盘活资源、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取得了脱贫攻坚新成效,为打造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合作抱团破难题。罗家山村位于临县三交镇西南部,是隶属于史家洼的一个自然村,全村185户535人,其中贫困户36户108人,共有耕地1300亩,且多半是红枣林,而红枣产业一度是罗家山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受市场冲击和病虫害影响,红枣产业一直低位发展。为此,该村紧紧抓住吕梁市全面实施“红枣保卫战”有利契机,在村负责人张艳兵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成立了临县罗家山红枣专业合作社,探索打造“全民参股、盘活资源”的发展模式,此模式的运作方式是:在枣农自愿的基础上,以“核心社员股份制、撂荒枣林流转制、统一管理自育制”方式吸收社员,确立了“社员股+统筹股+众筹股”的股份组成方式,实现了统筹财政资金、众筹社会资本、盘活农村资源的目的。合作社成立初期,为了充分动员群众参与,该村鼓励党员带头入社,并积极联络本村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募集了9万多元启动资金。目前,全村已有包括36户贫困户在内98%的村民,用其所拥有的600亩红枣林,以“核心社员股份制”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

引进先进种植技术,科学管理促增收。去年,合作社对流转村内的600亩枣树林,采用统一、科学、标准化管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双提升。在专家的专业指导下,合作社共完成土壤改良、品种改良有机富硒红枣600亩,高标准完成嫁接、改良、修剪、施肥、涂白和地面处理,并为每一棵枣树建立了管理档案。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合作社的所有用工全部雇佣本村村民,按男劳力60元/天,女劳力40元/天的标准付酬,实现了本村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有稳定收入的梦想。据了解,去年合作社共用工6000余个,发放工资47万余元。同时,合作社还成立了四队一中心(即:种养管护队、植树造林队、基建工程队、农产品加工队及休闲农业开发中心),组织农民参与并承揽各项业务,拓宽增收渠道。

树立市场营销理念,无中生有谋致富。如何做好无中生有文章,让“干枣树”变成值钱的“金疙瘩”,合作社深入分析研究市场,巧妙地抓住城市人对乡村田野的向往心理,创造性地开发了“认领红枣树”的营销模式,具体办法是:合作社就某一棵枣树与客户签订认领协议,并对枣树以客户指定的人命名挂牌,合作社按年收取300元的管护费用,帮助认领者提供枣树的日常管护服务,在每年红枣成熟之际,向客户回馈红枣大礼包,大礼包内装有20斤红枣、一盒枣芽茶。去年合作社额外多增加了大豆钱钱、小米、红豆、豇豆等小杂粮,今年计划再增加高粱米、枣木梳子等礼品。为提高市场知名度,去年合作社先后在山西日报社、北京三晋宾馆山西名优产品展厅举办了两场枣树认领活动,并成功举办了首届罗家山民俗文化节,共对外认领枣树700余棵,收益21万余元。今年,合作社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认领红枣树方案,重点针对幼儿园、学校、企业厂矿等目标单位,开展认领红枣树宣传。目前,已经认领红枣树213棵,年内力争实现认领红枣树再增加1000棵的目标。预计合作社今年的红枣可通过认领的方式全部销售完。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对标一流奔小康。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该村主动对标一流,提前谋划铺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并绿化村主街道和出村公路5公里;铺开了荒山荒坡绿化项目,建成了纵深170余米的农副产品储藏土洞。年内即将上马260亩荒沟造地项目。完善公益事业。为解决村内70岁以上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罗家山村创造性地提出了公益与养老互补的理念,组织了40余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负责每天清扫村内卫生,由合作社免费给他们提供一日三餐,有效解决了村内卫生和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同时,依托罗家山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了鸡苗2000只,按每户5只发放给村内老年人自行养殖,合作社最终以15元/斤的协议价格回收后,再统一向市场转卖,帮老年人赚取了一点养老费用。延伸产业链条。启动了占地7000平方米的制粉厂建设项目,新建了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醋酒作坊,新建了红枣文化广场、合作社办公场所、6个文化小院、两院民宿和一家农家乐餐馆。下一步,将继续引导村民把自家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开发“住农家、干农活、吃农家饭”等体验式休闲农家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