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离石区西属巴街道畔沟村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1月21日,村里的道路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在皑皑白雪掩映之下,分外喜庆。
笔者见到50岁的王翠平时,她正在家里忙活,擦玻璃、贴窗花、蒸花馍。她盘算着,一会她和女儿还要进城再置办些糖果、鲜菜和鱼虾。“现在不像以前了,过年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这要是在以前,王翠平可不敢这么花钱,家里有四个孩子,大儿子虽然成家,两个儿子和小女儿都在念书,建档立卡贫困户花钱得量入为出,能省一个是一个。
这两年,不同了,2016年他们家脱贫了。
王翠平的老伴任建明声音洪亮,“过去没事干,人穷出气都短,天天蜷在墙根。光等光靠不是法子,说到底得自个儿干活挣钱,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勤劳的王翠平一家决定守着黄土地,靠种地脱贫致富。“在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依靠种植业、光伏发电增加收入,入股村里刚成立的养殖合作社,同时,通过政府资助,还养了12只绒山羊,大儿子和我也外出务工,收入一下就上来了。”王翠平说,2016年她家顺利脱贫。
王翠平算了她家去年的收入:特色种植补贴1200多元,退耕还林2400元,光伏扶贫收益1905元,加上老伴任建明在外的打工收入,这样下来,2019年,她们家收入达到5万多元。“这还不连孩子们的打工收入呢!”王翠平笑着说。
现在,王翠平老两口收入稳定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现在党的政策特别好:小女儿念中学,享受国家教育扶贫政策,上学基本不用花钱;去年我高血压住院共花6000多元,报销下来,自己才花了200元。现在日子过得踏实着呢!”
过去,老两口的衣服不多,全塞在两个旧木箱里。这两年,老两口的分红等收入不少,手头也活泛起来。旧木箱换成了“三组合”大衣柜,里边满满当当,光王翠平的衣服就有20多件。“今年过年,我跟老伴每人买了两身新衣服,年轻时也没穿过这么多新衣服,老了还洋气了!”
王翠平感慨地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只要踏实干,就能过上好日子。”说起新年心愿,王翠平爽朗一笑道:“希望三个儿子都能多挣点钱,小女儿能把书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