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理念和重要方法。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以增强组织力为重点,努力推进基层党建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去年以来,孝义市崇文街道坚持抓改革、建机制,改革党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把支部工作聚焦到乡村振兴、转型发展、服务群众、基层治理上来,推动干部作风大改进、活力大迸发、形象大提升,加快了“两型四化”战略的全面推进。
一、“挑”“选”“引”“派”、不拘一格,选优配强党支部带头人。崇文街道组建于2008年,由原属于四乡镇7村合并而成,村情社情复杂,有的村信访矛盾突出,连续几任主干受到党纪法纪处罚;有的村“两委”班子软弱、战斗力差。针对支部领导弱化问题,党工委坚持因村施策,下力气搭班子,扭作风强队伍,制定了“落实政策、守好规矩、解决问题、定出方向、服务群众”的干部形象标准,围绕政治素质、能力水平、人品操守、作风担当,按照“重德才看民意、重素质看实绩、重能力看作为”的要求,通过“挑”“选”“引”“派”等方式,选出一批兴村富民的“强手”干事创业的“能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高手”,选配到党支部带头人队伍上来。重点围绕“四个三”开展工作,即:建好班子、队伍、党员三支队伍;平衡好班子内部、主干之间、新旧干部三个关系;处理好个体矛盾、集体矛盾、民生事项矛盾三个矛盾;指导各村认真落实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方针”,村民对干部信任度大幅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日渐浓厚,一大批重点项目、难点工作、矛盾纠纷在合力攻坚下得到及时突破,崇贤街改造等久拖项目得以扫尾收口,瑶圃、居义、宋家庄、苏家庄等城中村改造蹄疾步稳及时推进。瑶圃村两委不和,重信重访问题突出,村班子一度配置不齐,经党工委多次分析研判后进行届内补选,于2019年9月17日召开党员大会,成功选举村党支部书记。新书记任职后,围绕方针政策、三会一课制度、支部规范建设、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提升党支部工作目标,划责任区、组突击队,狠抓环境整治,高标准打造新农村示范区,荣获孝义市“五个好农村党组织”。
二、支部整合、以强带弱,激活党支部运行机制。针对农村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不强,农村干部素质不高、干部群众凝聚力不足等问题,党工委注重试点选择,按照“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通过改革组织设置、优化班子结构,探索支部联建新模式,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针对桃源堡书记带头作用不明显、角色转变能力弱的问题,党工委选派留义村党总支书记宋金锋直接联系村级党组织,发挥传帮带作用,探索“指标联定、阵地联建、治理联抓、工作联推、成效联考”的“五联工作法”。宋金锋靠前谋划,从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教育、服务群众、基础保障等五个方面,面对面辅导业务、手把手指导操作,帮助党支部一班人解决“想抓不会抓的问题”,推动村内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桃原堡村民院落大多宽敞,很多处于闲置状态,杂物在院内乱堆乱放,既浪费空间又影响环境美观。为改变这一状况,党支部认准了发展“一院两果树、家庭小菜篮”的庭院经济,不仅实现了当年见效、当年受益,而且美化了庭院,改善了村风村貌。特别是他们不等不靠、自筹资金,深化厕所革命,去年率先完成改厕80户,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示范。
三、农社对接、互联共建,推进区域化党建。崇文街道现辖7个行政村9个社区,有村有居、城乡混合,居民来源多样,需要一定时间的整合过程。为此,党工委坚持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双轮驱动”战略,在开展区域化党建中,打破体制壁垒,围绕互联、互补、互助、互通、互享的指导思想,开展农社对接、互联共建活动。一是双向发力。崇北社区和瑶圃村按照“融合党建”模式,探索“组织联建、事务联办、矛盾联调、普法联宣、治安联防”的组织模式,加强村社治理能力、增强村社服务能力。通过农社对接,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着力解决“买菜贵、买菜难”问题;通过互联共建,发挥村社组织自身优势,先后整顿了永安路市场等治安难点和乱点,一举摘掉了全市“村社不稳”的帽子。二是主动转改,按照“一核四动”机制,即:强化党支部核心作用,实施组织推动、部门联动、党员带动、一起促动,有效促进各村向社区居委转变,加快村改居进程。三是坚持党建带群建。以留义村、留义社区为试点,率先实行社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一套牌子运行。去年以来,培育孵化群众社团18个,其中创建“省级青年之家”一处、筹资救助困境青少年100名,成立妇女议事会14个。探索“家庭评议会”,鼓励居民以德治家、以礼立家、以学兴家,开展道德模范评议表彰活动,去年以来表彰道德模范9个,文明家庭200余户。
实践证明,推动基层党建强基固本,必须发挥党委的引导作用和支部的主体作用,不断激活党支部队伍建设的内生活力。当前,推动乡村振兴进入攻坚期,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既有难啃的硬骨头,又有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加强和改善基层党建,必须应对好这些风险和挑战。为此,我们聚焦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服务群众、“三零”创建四项基础工作,创新“党建+”工程,坚持“四位一体”统筹推进。
一是创新“党建+项目建设”。转型综改,项目为王。我们立足产业基础,依托区位优势,按照六新要求,以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为目标,瞄准高端产业、攻坚重点项目,上马蒙古大营、盛世兰亭、马蜂公园、旺顺广场、异域风情表演、海洋主题餐厅、现代军事教育基地体验、中鼎鑫商场等大型项目。为加快项目提质提速提效,我们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支部、一名领导、一包到底”的模式,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项目攻坚领导组,依战区成立党支部,定期与项目涉及方座谈了解项目进度,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总化解。对需要帮助解决的事情及时沟通,紧急事项特事特办,确保项目快速推进。目前,蒙古国“大汗铁骑”大型室景马战剧、蒙古原生态风情园、国防尖端武器体验基地、墅野屋四大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均已告捷;引导梦幻海转型升级,成为省内屈指可数的以健康、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型文旅项目;盛世兰亭以其智慧养老生态理念,以及高端完善的物业和医疗服务,成为全省首个中高端健康养老项目,带动我市健康养老事业及楼宇服务大幅提升;碧桂园集团的SSGF新建造理念引领孝义建筑绿色施工新潮流。目前,崇文新产业、新业态等经营性单位700余户,成为孝义高端物业、仓储物流、科学孵化、教育培训、休闲购物、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的产业集聚地,使城北教育小镇、休闲小镇、文旅小镇、物流小镇、养老小镇建设效应日益凸显。
二是创新“党建+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发展事关农村政权建设兴衰。根据集体经济多年来停滞不前的现状,为实现“经济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目标,党工委树立领跑意识,采取试点先行、全面铺开两面走。留义村以“136”工作法率先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金鑫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村集体资产运作。他们紧抓城市建设机遇,探索集体资产包装上市的新路径,开发千亩葡萄庄园、建设智慧化养老中心、兴办专业市场、发展商圈经济,带动二三产业发展。2019年村集体经济达1237万元,集体组织成员分红7150元。其余六村强化对标意识,因地制宜,创新经营管理,拓展增收渠道。居义村通过招商引资、入股集资等方式建设农贸市场、开发专业市场,2019年集体经济实现720万元。瑶圃村探索利用闲置资产资源的办法,以联合经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壮大集体经济,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0万元。宋家庄推进土地经营性模式,发展城市居民种植采摘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2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双赢。
三是创新“党建+网格服务”。网格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连心桥”。为克服过去支部服务群众难量化、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不充分的问题,党工委坚持党员在哪里,基层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努力探索“党建+网格服务”工作模式,织密基层党组织网格,具体做法是:将楼宇居民置于社区网格中,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由村、社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从村、社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中选聘网格员。网格员就是服务员,及时发现、处理、报送各类事项和群众所需,做到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落实、服务无遗漏、管理无缝隙,打造“人往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网格模式,实现社区管理扁平化和即时化。“群众利益无小事”,网格工作者秉承这一理念,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遇上水管堵了、路灯楼道灯不亮了、孩子病了、老人银行卡丢了,网格员都会在第一时间上门入户提供服务,使大量问题在网格内及时得到解决。去年以来,新苑、留义等小区通过构建“线上民意、线下落地”服务方式,实现了小区天然气入户通气。
四是创新“党建+三零创建”。崇文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村情社情复杂、治安问题频发,曾一度是全市治安维稳重灾区。为此,我们发挥党建推进“三治融合”引领作用,深化“三零”平安创建,有效地推动了枫桥经验落细落实。首先,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发力狠抓线索摸排,通过发动群众“报”、行业部门“查”、信访台账“筛”、复查案件“挖”、包村入户“问”、约谈考察“找”等六种方式,有效整治农村乱象,核实办理刑事案件一件、治安案件两起、打击“癖霸”三名。在信访维稳上深入开展“信访案件化解活动”,针对居义、瑶圃、桃园堡的上访事件,一村一策、对症下药,全面落实“五包一”责任链条,由党工委书记挂帅,“沉下去”化解矛盾,“接回来”集中会审,化解信访积案9件,市里交办的信访案件实现“清仓见底”,特别是稳妥化解持续5年的卧龙花园信访问题。对苗头性信访问题,按周、旬、月等时段组织排查,全天候应战,做到无漏管、无失控,信访量大幅下降。在此基础上,深化“三零”创建,调整村级“两会一队”,组建村社调解队伍16支,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建成使用为契机,指导辖区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防范网络,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作者系孝义市崇文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