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行万里路

探秘香炉峰

□ 白心灵

香炉峰,海拔2254米,为北武当山主峰。登上北武当金顶,站在玄天真武庙前向东南仰望,看到的最高峰就是香炉峰。

去年春天的一个周末,为攀登香炉峰,酝酿策划线路多时的“逍遥行”团队邀我一同上山。早上七点跟随十几人的队伍在北武当镇杨坪上村下车,从黄帝庙北侧进入道回沟,一段黄沙路一段冰雪路后,沿着碎石路开始爬升进入林间厚叶路,眼前晨雾弥漫,又下着小雨,部分队员开始撤退,我与其余8名队友坚持冒雨前行。向西侧陡峭的山坡攀爬许久,路被一堵横亘在前的大石壁挡住,迂回登上石壁顶上的山脊,前方崖壁上的迎客松在大雾中构出一幅美丽画卷,流动的雾气营造出的梦幻世界。

继续爬升来到传说中黑龙庙前,庙仅一孔砖券窑洞,窑掌置一九龙牌位,庙前挂一铁钟,两侧墙壁上各镶嵌一块石刻,记录了大清咸丰年间庙宇补修的前因后果。相传,黑龙有兄弟九人,其余八龙均坐化于八龙山上,九龙来迟没有座位,只好住在此山洞中,所以此山又名黑龙洞洞山,为北武当山南端的主要山峰之一,周长8公里,海拔2088米。

离开黑龙庙,沿着崎岖的山脊,七拐八绕或上或下,有的一段两边皆是峭壁,走上去胆战心惊,只好猫腰前行。经过艰难的攀爬终于登上此行的第一座高峰:黑龙洞山顶。北望香炉,南望骨脊,众多山峰皆是飘浮在茫茫云海中的仙岛,远方的金顶早已淹没,仅露出若隐若现的信号塔天线。此时的感觉是“太上老君自登云,南天门外望归程”。

离开黑龙洞山顶,下到一垭口,继续北行向道回沟山进发,据《吕梁地名志》上说,“道回沟山,周长5公里,海拔2250米,为武当山(注:现名北武当山)主峰。该山层峦叠嶂,峰谷交错,有羊肠小径通往峰顶,故名道回沟山”,山顶即是此行的目的地香炉峰。

我们沿着山脊不明显的小路前行,不是公式过荆棘窝,就是拔开青纱帐,走到山脊绝壁处,无路可寻时只好折返一段后,向左侧陡坡处下切绕过绝壁,寻路横穿上山,山越爬越高,大树高耸入云,林子越来越密,由于人迹罕至,无轨迹可寻,队友边看地形,边对地图,努力探寻路线。又经过一处垭口,向眼前较高的山上继续爬升一段后,忽然发现前方有一小屋,大家立即兴奋起来,这估计就是人常说的山顶防火观测站吧。哎呀,山穷水尽终现柳暗花明,又要登顶了!山顶的气象观测架依然耸立着,小屋内的设备早已停罢。

站在香炉峰顶,一边是陡坡密林,一边是悬崖峭壁,山顶松树高大挺拔。远望群山,尽在脚下,烟雨中的金顶玄天真武庙只好用长镜头拉近细窥。此刻忽然想起前年在金顶上仰望香炉峰吟的一首诗:“一峰独秀万山朝,暮登金顶似九霄。月上霜枝玄天碧,日映仙娥风满楼。龙王山上望香炉,霞照乾坤倩影娇。止戈玄武方真武,雄奇险秀贯千秋!”

和队友们在观测站小屋吃了午餐后开始下山,没走多远,忽然飘飘洒洒下起了漫天的雪花,一时间地面白茫茫一片,不少队友有些心慌,有的想返回到起点黄帝庙,最后经验丰富的领队经过分析气象仍决定继续前行。没过多久风停雪住,队友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沿着山脊下行一段,又一岩壁挡道无法通行,于是折回一些顺陡坡下切至平缓地带,走了一大圈,绕过岩壁后,依等高线缓缓上行,再上山脊,眼前再次豁然开朗,左右风光无限,蒸腾的烟气缓缓流动。

继续向下,眼前又横着一道巨石,似乎又无法前行,石壁挡道有如西天取经的一道道险难,走到近前却发现,巨石下面开着一个近似椭圆形的石门,队友们惊喜万分,把这一奇观暂且命名北武当山“天门”。这真是:“道回山中天门开,香炉峰下仙客来。”

离开北武当山天门,沿山脊前行,从大南沟直接下撒,沟底仍是一段厚叶路、一段冰雪路、一段沙土路,从成世番出沟之时正是夕阳西下,柔和的光线把所有的镜头都化作一幅幅油画,远山的红日为我们探秘道回沟山香炉峰的活动划上了圆圆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