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好地方

上顶山揽胜

□ 任明琦

雄伟的吕梁山走着走着就不甘寂寞了。快要到南端的时候,终于骄傲地翘起了“尾巴”。“尾巴”耸入云天,在空中重重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后,尖尖儿地立在那儿。

这,就是上顶山。

上顶山,顾名思义为比其他山都要高的山,是最靠天的地方。离天近,自然会沾到不少“仙气”,于是就流传下来许多神话和传说。由此,不禁让人想到,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典句,实在是为离天太远的山的辩解罢了。

仲夏是赏上顶山最好的时节。从中阳县城出发,一路向西,经过红军东征关上战役遗址的地方后,向南折行,不久,你便看到翠碧环绕的群山向你展开了它热情、柔暖的怀抱了。

车如轻舟,荡在山峦间绿色的海里。

湮没在花草树木丛中,此刻,你的心是真诚的,自由的。因为大自然的坦诚正一点一点地点燃你的热情。

你孤寂吗?山涧里的汩汩泉水和着虫鸣鸟唱是那么的欢快悦耳;你闷热吗?再野蛮的阳光经过大山的教化后都会变得柔顺熨帖;你烦恼吗?蘸满浓郁花草香的气息不依不饶地涤荡着你的五脏六腑。漫山的野花和绿景孜孜不倦地滋养着你的耳目,赏心悦目中,你变得清澈自如。心,豁然明净了。

道路随着你情感的温度在爬升。经过一片白桦林时,仿佛有一排排列兵正穿着一身雪白的制服,戴绿色的大檐帽,向你行注目礼。这是上顶山在山脚下为你举行的一场欢迎仪式:庄重、肃穆,不失厚道。

当然,它同时也在预示着什么,似乎还想告诉你什么。

果不其然,当你回过头来时,前面倏然闪出一幅高山流水的图画,直逼你的视觉。但见一流清泉从半山腰沿涧而下,泻入一片平缓的砂岩区,四处散开。潺潺水流,精心制造了一帘帘小瀑布和小湖泊,动感十足,充满了灵性。水是柔的,石是静的,水贴着石,缠缠绵绵掩在葱山翠绿之中,注定会有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

爱情是动人的,上顶山的脚底不可能不生动。

从山脚到山顶有一条车道,道并不险,却是陡得要让人屏住了呼吸才能将车开到了山顶。

无意中,你玩了一把血脉偾张的刺激。

但,这里所谓的“山顶”,仅仅是山顶的开始。如果把上顶山比作一匹昂首嘶鸣的骏马,你最先到达的地方只是马的尾部。

这也正是上顶山的神秘曼妙之处。

人突然地痴了。

无论你是天南海北的游客,还是千百次回眸上顶山的当地人,只要你第一步踏上上顶山,你立刻就会成为一根钉在那里的柱子——辽阔,豁然开朗的景象,使你在情不自禁地涌出一句“无限风光在眼前”的感叹的同时,忘情于一种身临仙境的梦幻之中。

上顶山,在一点点地泄露着她的春光,小心翼翼地掀开她神秘美丽的面纱。

最先摄入你眼底的是一派草原风光。放眼望去,从马尾开始,延绵几公里,地势平缓开阔,阳光明媚,草肥地美。牛羊在悠闲地吃着青草,马匹不时奔跑嘶鸣,好一幅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青青的草原牛羊成群的美丽图景。

踏着酥柔的草地向上缓缓而行,走着走着,忽然发现“马背”上隆起了一道脊梁。细细的脊梁,瘦骨嶙峋,将白哗哗的脊骨一截一截地裸露出来,被经年的风一吹,变成了几段赤条条的石头。石头在青绿的草皮上平白垒起一堵断断续续的墙,有立的、有卧的、有圆的、有方的、有沉睡的、有沉思的,形状各异,姿态万千。几朵云彩在石间上下翻飞涌动,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思绪,纷纷扰扰,又像是石头的魂魄,不离不散。石景远处,群山骤起,巍峨岸然,青松翠柏密布其中。黛色之山,蒙着一层薄薄的白纱,朦胧俏丽,楚楚动人,像将要出嫁的新娘;又恍若天堂仙境,雾气缭绕,霞走云飞,隐隐约约,抹着几重神秘色彩。

置身于烟气氤氲的缥缈之中,你如醉如痴,似乎领悟到了什么,感觉参禅了一般。身体外在的一切虚伪做作的铠甲被卸得七零八落,原先内心中所痴迷的物质变得淡然虚无;你一下子轻松了,自由了,开朗了。什么世俗的恩怨纷争,早已被这自然的魔力冲刷得一干二净。

若你还不尽兴,石景中有一尊凸出来的石峰,名“问天石”,由几块巨石天然叠起,形成了一座高台。拾级而上,上可以用手触天,下可以俯视万物。据说,万籁寂静之时,登上此石,仰天说出你的心中诉求,空中便传来轻声慢语之音,许是有仙在与你对话作答。

离开石景,行约两千米,蓦然立着一座圆锥体的山峰,像一顶古时的瓜壳帽,牢牢地扣在上顶山的头上。山型圆润均匀,浑然天成,挺拔高耸,直插云天。这便是上顶山的“马首”了,也是上顶山的“顶”,属县域内最高峰。

沿密林中的小道吃力爬行,气喘吁吁中一股登天的神圣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及至锥尖顶时便陶醉在了胜利者才具有的征服感之中了。人屹立在山峰之巅,环视天下,傲睨万物,一览而众山小。你的眼底,一条条脉络清晰的山峦翠碧青黛,如绿色的巨浪翻滚涌动,奔腾而来。山下挂 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切恬淡自然。一轮红日在东方喷薄着光芒,阳光沐浴着你的时候,你发现,在浩浩的蓝天之中,你与太阳是平行的,与隐去的月亮是平行的。能与日月平行,你便是王者。

去上顶山,理当有王者的风范。

你期待着自己,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