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群众接访调解工作4年来,薛金锋在一次次的接访和调解中认真负责,细心总结,得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工作方法,一是深挖纠纷的根源,找准毛病,对症下药;二是给双方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进行调解:三是加强普法教育,让群众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信访渠道;四是以人为本,换位思考,暖心调解。4年来,经他接访调解的各类纠纷有30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5%,特别是2021年调处履行协议达到100%,实现了温家庄村连续4年来无群众性械斗和群体上访事件的目标。
前年夏天,村里水泥硬化路面,到了村民李某家门口时受阻。负责施工的工头找到薛金锋反映情况,薛金锋马上来到现场,了解到现年65岁的李某想利用修路占用自己土地的机会,达到扩大宅基地面积的不合理要求,目的达不到便千方百计阻挠施工。于是,薛金锋对症下药,有理有据地与李某促膝谈心,讲党的惠民政策,讲硬化道路带来的好处等,几番话,说得李某喜笑颜开、点头称是。
2021年6月20日,村民李某几次到镇里反映温家庄村所属一自然村以前吃水井废弃的情况。接到镇里的反馈后,薛金锋深入一线详细了解,原来由于村里安装上了自来水,原先的吃水井便不用了,因年久失修出现坍塌,存在安全隐患。期间,为了消除隐患,村委在拆除废弃水井时将李某的院墙、兔舍跨墙推倒,并将兔笼、兔舍顶彩钢压坏,村委虽作了赔偿,但李某一直不满意。了解了这些后,薛金锋又走访了李某的邻居进一步了解情况,并找来专业人员测算损失,待测算结果出来后,又告知双方,最后村委按照测算的金额赔偿给李某,真诚接访化解让李某心存感激。
说话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接访工作的根本。薛金锋说,在接访纠纷现场,情况复杂多变,接访员说话一定要大方得体,有理有据,否则会给工作带来难度。薛金锋总结得出:纠纷现场说话要防止三类失误,一是询问不到位,询问问题把握不准重点、要点,甚至“东扯葫芦西扯瓢”,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导致贻误最佳调解时机;二是口气不当,有的人说话态度生硬,让当事人觉得没有人情味,有的居高临下,八面威风,令人抱有戒备心理和拘谨心态,出力不讨好;三是内容不当,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乱说,否则,很容易造成工作被动,甚至尴尬局面,随意表态,造成不满,扩大事态,导致接访化解陷入僵局。
薛金锋说,接访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首先要敢于说话,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话要说得有力有理,使人信服,应在言语、气势上控制现场,稳住局面。其次,在现场受理处置纠纷时,接访员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学会察言观色,洞悉他人心理。第三,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主动说话,注重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触及心灵,化解于无形。同时,要把握化解矛盾的关键是要找到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做工作,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做老百姓值得托付的贴心人和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