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临县

杨明明:带领乡亲走上核桃致富路

□ 刘生锋 严晓声

杨明明是玉坪乡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与核桃结缘,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她坚守诚信打拼为临县核桃找到了更好的“婆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核桃大嫂”。

杨明明一家是土生土长的临县人,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杨明明种过地、养过鸡、打过工、站过超市、当过护工,啥能挣钱养活孩子就干啥。可是不管她再怎么努力,最终都没有彻底改变穷苦的生活,日子过的还是紧紧巴巴,虽有满腹理想,就是找不到用武之地,内心非常的不甘。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与核桃结缘,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活出自己的尊严,不仅自己的事业闯出了一片天地,还造福了父老乡亲。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明明帮助朋友收购核桃,几年来认识了很多老百姓,她觉得老百姓卖核桃也是挺辛苦,再加上2008年核桃市场也不好,老百姓打回来卖不出去,到冬天的时候只能放在家里。后来,她就萌生了一边帮老百姓卖核桃,一边也能挣点钱养家的念头。

2008年,她就和丈夫商量,干起了收购核桃的生意。她买了辆农用三轮车,每天起早贪黑,全身心投入到收购销售核桃的生意上,每年收购销售的核桃数量逐年增加,生意做的越来越红火。

杨明明说,2010年的时候,大部分核桃被冻了,而且市场也不好。11月到腊月老百姓的核桃卖不出去,我就抱着一点侥幸心理出去市场跑了一圈,看能不能卖出去,然后我就收了四五吨货,雇车拉到太原,那会我在太原熟人不多,只是听到别人说桥西、五龙口那边的市场好就跑那边,刚开始时连市场都找不到,坐公交车连左右都找不到,不知道朝那边走,有时候就走错了,可是经过几天跑市场,情况还是挺好的,然后在接触了好多商家后,他们对临县的核桃有很高的评价,临县核桃口感好、个头大,一下子就订出去好多货,然后回来就把老百姓手上滞销下卖不出的货收集了一部分拉去市场,没用两天就都卖出去了,而且客户让再多收集点,随后,又订出去好多货,2010年冬天虽然是第一次跑市场也卖了20多吨货效果挺好的,这一次卖货给了自己很大的信心,对于咱们的核桃市场觉得前景挺好的。

随着政府对核桃林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杨明明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古话说单兵不成将,独木不成林。经过这几年的打拼,她感受到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抱团取暖,寻求合作才能取得更快的发展。

随后,杨明明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了临县森宝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朋友的帮忙下修了厂房买了机器,然后就开始做核桃的收购,销售、加工青皮,到后来一年比一年有经验,到2013、2014年的时候核桃的产量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光收货没有市场她就找外地的朋友,联系了好多客户。临县老百姓卖的都是混合核桃,他们收回来以后都是通过加工挑选到了市场上就是最优质的核桃,给到客户手里都是最优质的核桃,而且他们对客户都是尽心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杨明明经常告诫自己一个人富裕不算富裕,要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富裕,她将长期积累的破壳取仁,挑选分级等筛选、加工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周边群众,并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在她的劳动下,全乡核桃初加工产业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杨明明请农科院的师傅过来给群众嫁接改良指导修剪,每年都有培训,她都亲自到田间地头去培训老百姓,嫁接出来的礼品二号就卖到两块二,收入也就翻了几倍,这都是给老百姓带来的直接利益。

现在杨明明又购置了一台核桃仁去皮机和核桃仁榨油机,利用临县核桃出油高,口感好的优势,准备给老百姓代加工核桃油和去皮桃仁,把临县核桃变成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美味!

杨明明表示,她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心尽力为临县核桃找一个最好的“婆家”,引领临县核桃市场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