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党的二十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守好安全稳定底线是最大的政治。市“两会”明确提出2021年我市要加快推进平安吕梁建设,并着重从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谐稳定三个方面作出了安排部署。全市各级要强化思想认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切实履行建设平安吕梁的重大政治责任,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优质的软环境,让群众的安全感成色更足。
没有安全的环境,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抓安全始终是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市锚定创建平安吕梁目标,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推进技术攻关、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对防范重大风险工作的研判,在疫情防控大考中慎终如始坚守吕梁阵地,从严从细从实抓安全生产、维稳保障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强化矛盾调处,为全市创建了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2021年,全市平安建设排名历史性跨入全省前五,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底气更足、质量更高。
展望2022年经济发展形势,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国际国内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各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继续上升,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务必提高政治意识、压实责任;加强学习研判,提高本领,把握重点,把保障安全稳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切实推进平安吕梁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抓安全,首先要把好“思想关”。安全问题,包含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全市各级干部必须扛牢抓安全的政治责任,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从宏观上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上率下,带头抓安全,从微观上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细节,时刻警惕哪里有安全漏洞,时刻反思哪里的安全监管还需要强化,不断优化保障安全的机制体制。只有在头脑中真正筑起“防火墙”,才能在实际中远离“想不到”,牢牢把住“平安之舵”。
掌握抓安全的主动权,要切实提高能力,跨越“本领关”。抓安全、防风险,是为了促发展,能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各级干部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锤炼战略远见,提高对形势发展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的预见能力;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加强前瞻性研究,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关键时刻有防范风险的先手,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要发扬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打好防范化解风险主动仗和攻坚战。实现从“人防”向“技防”转变,是从长远上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保障,要重视发展新兴信息技术,利用新技术提高风险预警和化解能力,让平安建设更“智慧”。
安全问题复杂多变,建设平安吕梁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全面谋划,做好长远打算,又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中的主要矛盾,把好“重点关”,逐个击破。按照市“两会”的部署,今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即继续筑牢疫情防控之“堤”,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防控机制响应迅速、处置及时,坚决守好“吕梁阵地”;绷紧安全生产之“弦”,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紧盯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燃气管道、消防、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地质灾害、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从严从细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努力夯实和谐稳定之“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信访问题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行全科网格、智慧社区。在做好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以点带面,推进平安吕梁建设。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抓安全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在我市进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只要全市各级干部切实以身作则、守土有责,把预防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工作渗透到每个角落,带动全市上下人人时刻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时时处处讲安全、保稳定,推进平安吕梁建设就更有底气,群众的安全感成色就会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