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冬小麦由南到北依次进入决定粒重和产量的关键时期——扬花灌浆期。受去年秋汛等影响,我省冬小麦播期偏晚,生育期缩短,干物质积累少,抗逆性不强。要实现异常年份小麦丰产,夺取夏粮丰收,后期做好保根护叶,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改善籽粒品质尤其重要。
浇好扬花灌浆水
扬花后10-15天,没有浇过孕穗水的麦田,如果土壤墒情差,可进行小水灌溉,对于晚播小苗和有脱肥症状的麦田,可结合浇水亩施尿素3-5公斤。避免大水漫灌,以防倒伏。土壤墒情适宜的强筋麦田不宜浇水施肥,尤其不能浇麦黄水,避免后期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品质降低。浇水前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风雨来临前严禁浇水,以免引起倒伏。
养好根、护好叶、增粒重
叶面肥能减少干热风危害,延长叶片功能期,加速籽粒灌浆速度,提高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促进小麦高产。在籽粒乳熟中期每亩每次用磷酸二氢钾0.1-0.2公斤,加尿素0.5公斤对水50公斤喷雾。
加强后期病虫害防治
中后期是小麦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此期的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麦蜘蛛、吸浆虫等。4月中下旬至5月初,是病虫害发生盛期,也是小麦对病虫害的敏感期,更是天敌控制害虫的重要时期,应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矛盾,明确主控对象,兼顾次要病虫,推广农药混配一次性施药同时控制多种病虫危害。
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
一次性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配液均匀喷洒小麦叶面,从而达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目的,其是小麦生长后期延长叶片功能期和保持小麦根系活力,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改善籽粒品质的一项关键措施。
国家小麦体系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张定一
据《山西农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