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29日,是中国计生协会成立42周年纪念日,也是计生协会第24个“会员活动日”。今年的主题是“倡新型婚育文化,促人口均衡发展”。笔者认为,要落实好这一主题,就要在家庭健康上做文章,每一个家庭健康知识的普及、婚育新风的倡导、优生优育的知晓都显得非常重要。
一、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家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习近平主席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中说,“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构成“千家万户”的一个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普及健康知识,既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筑牢群防群控防线的重要策略。当下,我们要把宣传推广“健康知识进万家”小程序作为普及健康知识的重要抓手和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组建队伍,大力宣传,广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理念,让权威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升健康知识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多部门联合宣传,形成工作合力,真正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加快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合力推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新格局。
二、婚育新风的倡导是家庭高质量婚育的前提条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习近平主席说,“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身处新时代,赋予新任务,勇担新使命。笔者认为:一要大力倡导婚育新风,体现时代特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育观,提倡依法婚育,婚事新办。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发动群众,把婚育新风作为在“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创建、评选内容之一,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使遵法守法、崇尚文明进步成为群众日常行为规范。二要全力以赴,抓好政府民生实事。2020年开始,“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和“免费两癌筛查”作为政府实事已全面开展,我们要千方百计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三要抓住重点,有效引导。我们以“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为重点,加强对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重塑多子女家庭养育文化,淡化教育焦虑,弘扬“孝”、“和”家庭价值观,推动构建积极正向的新型婚育文化。
三、优生优育的知晓是家庭高质量生育的必要条件。优生优育是家庭健康的前提,当然也受到家庭成员的知识、态度、价值、行为、任务、角色,以及家庭结构类型、沟通、权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人们生育意愿的改变,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优生优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备孕大军应时而来。然而,不是每次怀孕都能等来宝宝的顺利出生。现实中,自然流产、胎停、死胎……种种不良妊娠刺痛着每个年轻父母的心。虽然大家对优生优育知识的多渠道获取是及时的,也是亟需的,但对出生缺陷的预防知识的了解是不全面的。事实上,知晓出生缺陷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近年来,省、市政府为了严防出生缺陷,把婚前检查、产前筛查、两癌筛查列入免费检查的民生实事,请广大市民朋友大力宣传,积极引导,专业指导,积极推进。笔者建议,采取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在婚前、孕前进行健康教育、优生检查,把好出生缺陷“种子土壤关”;二级预防是在孕期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把好出生缺陷胚胎苗芽关;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诊断,把好出生缺陷幼苗成长关。温馨提示大家,特别是年轻父母要跟进学习,接受教育,切不敢麻痹,更不要大意,积极推进家庭高质量生育。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多种活动,通过为群众送政策、送健康、送知识、送服务,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和温暖,进一步增强群众“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为促进全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高质量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