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中阳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带动、种植户参与、市场拓展等方式,推动黑木耳产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弱到强,发生了质的变化,不断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增收产业、富民产业。
围绕黑木耳产业发展,中阳县相继推出“木耳贷”“木耳险”、基地设施补贴等政策措施,确保产业稳定发展;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增强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出台多项激励奖补措施,更好地带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支持脱贫户参与种植,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脱贫户”的方式推出“木耳贷”,对一般户贴息一半,对脱贫户全额贴息,目前已为187户种植户发放“木耳贷”5057.49万元,其中脱贫户60户;鼓励脱贫户务工增收,要求县内企业优先使用脱贫劳动力,对参与黑木耳种植的合作社或大户,每种植1万棒必须带动脱贫户或村集体至少增收2000元,5000万棒至少能吸收2500余名脱贫劳动力参与木耳季节性务工各个环节,年人均可增收6000元;引导脱贫户入股分红,动员龙头企业心言公司提供100个木耳大棚作为帮扶基地优先脱贫户种植,通过“脱贫户+合作社+金融+党员”四位一体的产业帮扶带动增收模式,已有200户脱贫户参与入股经营,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以上。此外,还通过土地流转、品牌带动、消费帮扶、龙头企业代销等方式,让老百姓真正成为黑木耳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成为全县一张具有鲜明特色的崭新名片。
据悉,今年全县种植黑木耳5000万棒,预计产量可达600余万斤,总产值可达2亿元。在县委政府的激励引导下,老百姓参与种植的积极性都很高,仅脱贫人口就有3000多人,黑木耳产业带动每人每年至少收入1万元。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中阳县将把“中阳木耳”打造成全国标志性知名品牌,多措并举培育“中阳耳农”劳务品牌推动脱贫劳动力就业,并实现标准化、品牌化产业体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文/王艳林 图/张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