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移的是旧风,易的是陋俗,践行的是文明新风。
去年8月,吕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就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完善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年时间过去了,我市通过建制度、树新风等措施,让文明节俭的婚丧观念初步形成,红白理事组织日渐规范,农村风俗风气大有好转,乡村文明犹如阵阵清风,吹遍吕梁大地。各村(社区)普遍讨论制定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对彩礼、随礼、办事规模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强化红白理事会职能,建立健全四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居)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定完善“四会”章程,严格规范办理流程、规格、标准等;岚县、方山县、柳林县成功举办了集体婚礼,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理念逐步植根人心;群众认识明显提高,思想明显转变,许多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使文明新风在吕梁落地开花。
尽管我市移风易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要看到一个地方社会习俗的形成,既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也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某种程度的反映。旧风陋习具有社会性和顽固性,移风易俗并非一日之功,需进一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加以规范引导。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前提要引导到位。多年来,婚丧嫁娶不菲的投入,已经成为一道套在农民群众头上的枷锁,一些落后的风俗和做法,加重了群众负担,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对这些现象,群众反映强烈、极度反感。推进移风易俗改革是文明工程,减负工程、民心工程,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鲜活事例来教育引导身边群众。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移风易俗之所以难做,就在于易反复、易反弹,一旦引导监督不到位,一些陈规陋习就会死灰复燃。对此,只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刹住讲排场比阔气、盲目攀比之风,才能真正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只有持之以恒抓好移风易俗,形成常态,才能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发展,才能让吕梁的“文明之花”更加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