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娟娟
当晨曦初破,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落在临县的大街小巷,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已悄然沉浸在书页之间,开启了一天的心灵之旅。他们的身影与晨光交相辉映,绘制出一幅温馨而动人的画面,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韵味。
临县,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自1926年建立党组织以来,便与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这片土地上的书香气息,不仅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最好传承与致敬,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临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全民阅读”作为提升城市文明、涵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运而生,以其典雅的环境、丰富的藏书和贴心的服务,迅速成为市民心中的文化圣地。
临县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县委书记亲自安排部署,构建起县、乡、村(社区)站三级联动的文明实践体系,将宣传、凝聚、教育、服务群众的工作深入人心、覆盖广泛。
“书香溢临州”这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实施,更是将临县阅读的风尚推向了新的高潮。志愿者们穿梭于公园、社区、乡村,用他们的热情和行动,引领着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同时,该县还致力于培养100名领读者(阅读推广人),打造具有临县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全民阅读”示范项目、活动品牌,让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
除了线下活动,该县还紧跟时代步伐,推动阅读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该县浓厚的书香氛围,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书香校园”的建设,则为临县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通过开设诵读、硬笔、毛笔等课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这些孩子们,将成为未来临县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该县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县图书馆、实体书店、农家书屋等阅读空间的打造,让书香之气弥漫在整个城市。阅读,已经成为临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
在临县的广袤大地上,“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该县深刻洞察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渴求,巧妙地将农家书屋等闲置资源焕发新生,精心为全县504个行政村(社区)构筑起一座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管理与借阅制度严谨而完善,书籍种类常添、常换、常新。每天至少开放6小时以上,为渴望知识的乡亲们点亮了一盏盏明灯,这不仅激活了乡村的文化活力,更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们深知,城市文明需要一盏不灭的阅读之灯,守护好这盏灯,就守护好了我们的未来。而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与坚守。”临县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临县将继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行列中来,让书香与革命精神同在,让文化与城市共荣,共同书写临县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