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离石区启动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这是现实发展需求,也是民生所指所向。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新就业群体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无论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快递员,还是奔波于城市各处的网约车司机,他们的身影忙碌而坚定,构成了城市生活的生动图景。而加强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正是一座城市对他们辛勤付出最温暖的回应。
友好场景建设,是对新就业群体现实困境的有力破解。以往,外卖员、快递员常被“进门难、找路难、停车难”等问题困扰。配送时效的压力、找不到合适停车点的焦急,都在消耗着他们的精力。如今,各地积极探索,给出了充满温情的解决方案。一些地方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绘制骑手友好地图,清晰标注路线、服务点和停车位置,为奔波的骑手们照亮了前行之路;在一些人车分流的小区,添置内部转运自行车,既保障了配送速度,又确保了居民的安全。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切实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工作体验,让他们能够更高效地服务城市。
然而,现实问题是新就业群体需要怎么样的一个友好场景,换句话说新就业群体需要怎么样的一个家。
友好场景建设,是给予新就业群体的人文关怀。在城市的喧嚣中,新就业群体需要一处能让他们稍作停歇、感受温暖的港湾。“小哥驿站”“骑手之家”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充电设备、急救药品,甚至设置了图书角。在这里,他们可以在忙碌的间隙喝上一口热水、给手机充上电,疲惫时还能坐下看会儿书放松身心。在炎炎夏日,能有一处清凉之地;在凛冽寒冬,能寻得一份温暖。这些驿站,承载着城市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与漂泊;友好场景建设,更是促进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治理的重要桥梁。新就业群体凭借走街串巷、联通万家的职业特点,成为城市的“移动探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地方的快递外卖员加入兼职网格员,穿梭在大街小巷时,能及时发现问题“随手拍”;有些地方的骑手们将日常配送工作与社会面巡查相结合,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当城市给予他们温暖与关怀,他们也以积极的姿态回馈城市,双方在友好场景建设中实现了双向奔赴,共同推动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
友好场景建设不可一蹴而就。不同小区、商圈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难以用统一标准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因地制宜、“一区一策”地探索与实践。同时,还需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发动社区、物业、商家、平台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