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 本报记者 康桂芳
金秋九月,吕梁市第三中学校园书声琅琅。刚结束新学期初一年级数学首课的尹师琼,沐浴着窗边温暖的阳光,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意。这是她投身教育事业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她成为母亲后,以全新状态回归讲台的第一个学期。
“你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尹师琼没有立刻作答,而是笑着打开手机,翻出一段来自学生的消息。发信人是她多年前教过的一名初中生,如今即将从同济大学毕业。学生在消息里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还特意在致谢部分写下对尹师琼的感谢:“我要感谢尹老师,在我求学生涯中,您是最特殊的一个存在。每次遇到难题,我仍会想起您课堂上教的解题思路,是您让我真正爱上了数学。”
尹师琼的指尖轻轻划过手机屏幕,眼里满是欣慰。她轻声说道:“学生毕业多年后,还愿意把我当朋友、当后盾,甚至在人生重要节点念着我,这份认可比任何荣誉都让我觉得自豪。”
来自学生的真诚反馈,是尹师琼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最坚实的底气。而她也始终将这份底气,化作优化课堂教学、助力学生成长得不竭动力。
2015年,尹师琼大学毕业,接着便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憧憬,第一次站上了三尺讲台。初为人师的她,十分清楚数学学科抽象、难懂的特点,也深知要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关键在于用好课堂上的40分钟。这一教学准则,在她从教的第一天起,便深深扎根于心中。也正因如此,她坚定地想要打破传统“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在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严格结合新课标要求,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用在“讲透知识点、引导会思考”上,绝不浪费学生课堂上的一分一秒。
为了让40分钟的课堂更有效率与质量,尹师琼在备课环节从不含糊,始终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她会反复查阅不同版本的教学参考书,还会上网查询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常常忙碌到每天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一两点。她总说:“数学题讲究思路开阔,我得先把一道题的多种解法琢磨透、研究深,才能在40分钟的课堂里,给学生讲出不一样的思路,帮他们打开思维的大门。”也正因为这份毫无保留的付出,第二天,她依旧能准时站在讲台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清晰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高效学习。
备课的用心,课堂的巧思,收获了学生的喜爱与家长的认可。有位学生家长曾特意给她发来信息,字里行间满是感激:“孩子数学成绩从不及格提升至107分,成功被吕梁学院附中录取,这离不开尹老师您的辛勤付出……”
十年教坛路,尹师琼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从教以来,她多次捧回学校颁发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证书。每一份表彰,都是学校对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她坚守教育初心、默默耕耘的最好见证。新学期,她多了学校年级主任的身份,身上的担子比以往更重了。而来自学生的牵挂、曾经收获的荣誉与积累的教学经历,都成了她未来继续在教育路上坚定前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