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氢燃料电池是一种绿色清洁电池,近年来,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领域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27岁的蔡开南是一名氢燃料电池测试员。凌晨2点,重庆市潼南区氢潼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蔡开南走进实验室后,立马沿着设备走一圈,仔细检查有无气体泄漏、线路是否正常—这是他每次上夜班雷打不动的起点。
“安全,是氢燃料电池测试员要把握的重要底线。”蔡开南说。
电压、电流、功率、温度、压力……表格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测试记录。他正在进行的是一项燃料电池耐久性测试—一次测试需持续约500小时,这台设备将昼夜不停地运转,他和同事须轮流值守记录数据波动。
“在大学,我主修机械专业,而氢能测试领域需要电化学、动力工程和高压安全等各方面的知识,需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学习新知识就会掉队。”蔡开南说。
每一块送至实验室的氢燃料电池,都要经历一场严谨的“全身体检”。气密性检测是第一道安全防线。蔡开南仔细检查氢气管路、空气管路、水路以及电子负载线,从源头确保氢气不会泄漏。
通过气密性检测后,电池还要接受“全面体测”。“全程下来,一块电池要测将近一个月。”蔡开南说。
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一旦泄漏可能引发严重事故。蔡开南介绍,他参与搭建的实验室拥有严格的安全设计:防爆玻璃将操作区与测试区隔离;测试区全域设有传感器,检测到氢气泄漏将自动切断气源并报警;员工进入测试区必须穿戴绝缘防护服,操作高压设备时,“连脚步都不自觉放轻”。
“我们常说氢焰是‘看不见的刀’。”蔡开南打开一段视频展示:模拟氢爆的实验钢瓶在0.01秒内被火焰吞没—“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就告诉大家,安全规范绝非儿戏。”
不断更新知识,在行业发展中收获成长,这让蔡开南感到很有意义。目前,蔡开南团队一年经手6个测试项目,每个周期一至两个月。公司目前仍处于“项目制”阶段,更多服务于科研团队而非商业量产,但他信心十足。“下一步我打算学习大数据分析,优化测试系统控制程序。”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快、续航稳,尤其适合重卡、公交等应用场景。”蔡开南说,“相信随着技术和标准完善,氢能会被更多人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