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顶层设计。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其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色。党建指导员作为连接上级党组织与基层一线的关键节点,是推动党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提升党建指导员队伍的履职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建指导员队伍,对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强化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党建指导员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支队伍的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直接关系到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实践效果。
深化理论武装是基础环节。党建指导员应当率先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准确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通过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组织系统培训、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等活动,引导党建指导员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只有自身理论功底扎实、政治信念坚定,才能在指导基层工作时保持清醒头脑,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
提升政治能力是关键任务。党建指导员要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准确把握各项工作的政治内涵和要求。要注重构建企业文化与党组织意识形态的融合机制,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确保新兴领域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参与重大任务、处理复杂问题的实践锻炼,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有效贯彻。
严守纪律规矩是根本要求。党建指导员直接面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其言行举止代表着党的形象。必须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各项党内法规制度,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育提醒,引导党建指导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优良作风赢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履职本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建指导员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才能适应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精通党建业务是履职之本。要系统掌握党的建设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熟悉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制度等基础业务知识。同时要根据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实际特点,掌握分类指导的方法论。要善于探索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多种形式,针对新兴领域流动性强、分布分散的特点创新组织设置方式,确保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指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要把握其运行规律和发展需求,善于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探索“党建+业务”模式,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核心能力。基层党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建指导员要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宣传政策、解疑释惑;要特别关注新就业群体需求,完善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在困难帮扶、诉求表达等方面积极作为;还要提升组织动员和矛盾化解能力,依法依规调解纠纷,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掌握现代治理方法是时代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层治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党建指导员要主动学习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服务。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推动传统党建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三、完善管理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科学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是保持党建指导员队伍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拓宽选人视野,严格选拔程序。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熟悉党建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党建指导员岗位。要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和人选特点,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特别要注意选拔熟悉新兴领域特点、善于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干部。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及时优化。
构建科学考核评价体系。要坚持以实绩为导向,建立符合党建指导员工作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内容要突出政治表现和工作实效,既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既要听上级意见,也要看基层评价。要将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格局、推动部门协同配合的成效纳入考核范围。要创新考核方式,综合运用日常了解、定期考核、述职评议等手段,强化结果运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强化激励保障措施。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关心关爱党建指导员。要推动党务资源与业务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党建生态圈”。同时要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先进典型,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党建指导员工作的良好氛围,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聚焦作用发挥,提升服务效能
建强队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大局。
发挥政策传导作用。党建指导员要及时准确传达解读上级决策部署,特别要强化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领。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把理论讲透、政策讲活,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合力。
强化组织建设指导。要指导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提升组织生活质效;协助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着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注重培育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理念,指导基层党组织找准党建工作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结合点。要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引导新就业群体等新兴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要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做好基层服务保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协调资源,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支持。要推动在新就业群体集中区域建设综合性服务站点,提供更多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要关心关爱基层党员干部,传递组织温暖;协助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在服务中凝聚人心、巩固根基。
新征程上,建强党建指导员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持续深化队伍建设规律认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履职能力,要注重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推进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切实发挥好这支队伍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奠定更加坚实的组织基础。本文系2025年度山西省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专项研究课题“党建指导员‘选育管用’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HGZZXKT2025011)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吕梁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