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

坚守基层教育 点亮乡村烛光

——记我国“乡村新生代教师奖”获得者陈翠兰

陈翠兰老师在生物课上教孩子认识动植物。

下课了,孩子们依然围着陈翠兰老师。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本报通讯员 陈黎云

“我已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淳朴善良的老百姓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愿坚守乡村基层教育战线,点亮乡村基础教育烛光。因为孩子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这是石楼县沁园春小学教师陈翠兰的一番感慨。

把关爱倾注到每个学生

2012年9月,柳林县孟门镇的陈翠兰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录用,分配到了石楼县和合乡和合小学任教。由于沁园春小学短缺教师,不久被教育局调入义牒镇留村沁园春小学任教。

刚上任,陈翠兰担任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工作。初为人师,陈翠兰有过许多茫然与未知,但倔强的她不愿意落后,于是经常向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慢慢地她在教师岗位上熟悉了,并能熟练变换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沁园春小学的教学设施极其简陋,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孤儿,为能关爱到每个学生,陈翠兰努力把自己的注意点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教学先教心。陈翠兰学习中用《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弟子规》等,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育,规范他们的言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言行习惯。在教室里建立了“废品回收站”,不仅教育学生保护了环境,还教会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陈翠兰十分关爱孩子们,对后进生和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更是关怀备至。为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陈翠兰选择家校合作的模式对孩子进行关爱式的教育指导。

几年里,陈翠兰做得最多的就是家访。每个学期,她都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并带各科教师进行家访。无论刮风下雨,或是冰天雪地,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逐家进行家访,尤其是常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沟通交流,并让孩子们与在外务工的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在读期间,每天中午安排一位学生与其在外务工的家长进行视频通话,以得到亲情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使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不那么孤独,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就在身边。假期时,她还要抽空去走访学生,与孩子们的家长亲切交谈,想方设法让家长动员孩子去读书,不要心生厌学、辍学外出打工的想法。

现在,只要一翻笔记,打开电脑,所有孩子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哪家的孩子怎么样,是否是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如何……她希望把自己家访的经历记录下来,有助于今后自己的教学研究,有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陈翠兰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陈杰老师一起建立起留守儿童SGP陪伴者在线课堂,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定期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给村里的留守儿童们上课,运用互联网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到乡村学校课堂,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荣获我国首届“乡村新生代教师奖”

“闭门造车,注定难成大器,创新思路,才能曲径通幽”。陈翠兰经常积极参加外出培训活动,“走出去,带回来”,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研发了“六步教学法”,即:导入新课,出示目标;问题探究,思考释疑;分组展示,汇报交流;课堂链接,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反馈纠错;小结内容,布置作业。绘本课,“晨诵、午读、暮省”课,体验式作文教学课,思维导图作文教学课,人文行走课程,乡土课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每次外出学习返校后,陈翠兰都要在校内的学习会议上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学到的新教育理念或新教学模式,并依靠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交叉组织、指导协调形式,开展问题探讨研究活动,达成解决问题的一条最佳思路,从而组成“研究型校园文化建设”的三部曲,即“学习——实践——创新”,最终做到学以致用。

付出总有回报。2015年6月,陈翠兰被石楼县教体局评为“优秀辅导员”;2016年1月,在“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乡村小学教师特岗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中表现突出,被运城人民路学校评为“优秀学员”;2016年7月,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评审,陈翠兰荣获“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创新奖;2016年9月,被中共石楼县委、石楼县人民政府评为“模范教师”;2016年10月,由陈翠兰执教的《唯一的听众》在2016年度“全国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6年11月15日,陈翠兰撰写的论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经编委会审核后在《软件教育现代化》期刊上发表,并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教育科研优秀论文“国家级一等奖”;2017年1月,她参与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教学提问策略研究》子课题(子课题批准号:KTB200),经专家组鉴定,该项研究成果已纳入教育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十三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最终成果,经综合评议,该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17年11月,陈翠兰被石楼县进修校评为“骨干教师”;2018年,荣获我国首届“乡村新生代教师奖”(全国15人获此殊荣)。

“点滴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乡村教师应该做的!”尽管获得这么多荣誉,但陈翠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