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特 刊

为梦想而努力

——访西安体育学院蹦床运动员兼教练胡佳媛

颁奖台上左二为西安体育学院教练胡佳媛,左三为西安体育学院教练郭佳,左四为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员张雪儿。 曹永亮 摄

□ 本报记者 曹永亮

蹦床是一项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它以其特有的动作美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空中芭蕾”。当然,它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那么,在蹦床运动员做出的让人眼花缭乱、观赏性极强的动作背后,他们付出了哪些努力?他们身上又有哪些故事?

利用三天比赛的空闲时间,记者采访了西安体育学院的蹦床教练胡佳媛。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胡佳媛称:“要想在蹦床项目取得好成绩,没有几年的苦练是不行的。而且许多运动员都是打小从事体育,会吃好多苦,我也不例外。”据她介绍,她真实的身份是一名成人组蹦床运动员,此次来吕梁承担的是临时教练员的角色。她是重庆人,从5岁开始练习跳水。12岁来到西安继续跳水运动,13岁转行学习蹦床。之所以从跳水转到蹦床,主因是我们国家的跳水实力太强,人才济济,教练建议她改练蹦床。入行容易转行难,跳水与蹦床是不同的体育项目,要求的动作不同。一个要求从下到上,一个要求从上到下,发力点不同。一开始,她深受跳水习惯的影响,许多动作总出错。尤其是在转体上,跳水要求先转再翻,蹦床则是要求先翻再转,顺序不同。为此,她苦练了好久,才改掉了跳水的习惯。除此,从事体育比较枯燥,一年到头没有寒暑假和节假日。平时,除了练习就是练习。每天至少要练习四个小时的蹦床,如果动作不合格还要加练。同时,还要克服心理障碍。比如做动作时候的担心以及比赛时候的心理紧张等等,这些都是运动员必须要经历和面对的。

伤病也是运动员的一大苦楚,胡佳媛也深受伤病困扰。2017年全运会期间,她在上海训练的时候腰部受伤。令她意外的是,该伤是陈旧性伤病,何时受伤?如何受伤?她竟然毫不知情。有一天,正在训练中间,她的腰突然疼得厉害,经检查,腰部有碎骨,属于压缩性骨折。2018年3月份,她在做一个动作的时候触发了旧伤,导致她连走路都成为问题。队医一度建议她退役。抱着养一段伤病再做决定的心态,她选择了保守治疗。后来,伤情逐渐稳定,只是不定期会出现疼痛。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几年,胡佳媛在蹦床上小有所成。先后荣获全国蹦床冠军赛成人女子组双人同步第一名以及全国锦标赛成人女子团体第三名等好成绩。

如今,她已经是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的一名在校大四学生。对于毕业,她也做了规划,她有两个计划,一个是考研,另一个是做一名体育新闻记者。对于有志于从事体育的学子,她也给出了建议:那就是必须能吃苦,永葆健康向上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