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

晋西事变

——晋绥首府印象记(十)

□ 牛寨中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日军出击围剿,开始了大规模的“扫荡”;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集团酝酿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山西的阎锡山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他也曾积极抗日,在同日军的激烈作战中,损失惨重,实力大减;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隶属于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的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却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对八路军的发展,阎锡山感到不安,为维持其在山西的统治地位,阎锡山同共产党的摩擦加剧。于是,发生了震惊三晋大地的“晋西事变”。

阎锡山在大宁县城设立新军总指挥部,企图用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争取胜利作幌子控制新军,使其逐步脱离牺盟会的领导。10月份,日军攻占武汉广州之后,把侵华的主力用来对付八路军、新四军和山西新军。阎锡山即由“联共抗日”逐步向“降日反共”的方向倒退,加紧限制新军,甚至发展到停发军饷,企图困死新军。同时,杀害牺盟会所推荐的进步专员、县长,先后杀害牺盟会洪洞县长高希敏、蒲县县长李玉波、临汾县长李从文及隰县、永和、石楼等地的牺盟会干部约5000人,而且还把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后方医院的数十名伤病员杀害。在晋西北,阎锡山对各县进步县长进行调换,命令驻兴县的71师36团团长段炳昌,率部包围了县政府、公安局,扣押了县长刘晋卿,解除了公安局的武装,并宣告段炳昌任兴县县长。

当时,驻守兴县的顽固派,有晋绥军骑兵司令赵承绶带领的骑一军一、二、三个骑兵团,步兵68师、71师、宪兵队,地方反动势力有军邮局、敌工团、精建会、突击团,还有国民党的杂牌军游三师,兴县城乡到处都是国民党官兵。身处抗战前线的八路军受到日军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内外夹攻。

当时,贺龙率领120师主力挺进冀中平原,在兴县只留下“彭八旅” (新组建的第358旅)一个团和续范亭为师长的暂一师、侯俊岩为旅长兼政委的工卫旅、雷任民为司令员兼政委的决死四纵队部分兵力。10月8日,兴县县委决定召开万人大会,公开发动群众与顽固派作斗争。赵承绶得知后,从赵家川口赶回蔡家崖,通知牺盟分会,声称要在县城打靶、搞军事演习,不许组织群众集会,同时将部队从赵家川口开到蔡家崖、李家湾,沿途架没许多机枪,阻止群众通行。临县牺盟中心区特派员苏谦益闻讯赶来,与赵承绶协商,最后商定集会群众不进城,按区分片活动。一区由景明远、袁炭冰带队,在李家塔集会;二区由苗逢澍、史仲强带队,到杨家坡集会;三区停止活动。10日上午,一区区委书记王丕福和兴县牺盟会负责人袁炭冰,率领各村自卫队分别汇聚到李家塔,人们手举前心后背都写有“顽固分子”字样的干草人,中午时分,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县城。游行队伍行走到赵承绶驻军廊门前时,将草人点燃,并高呼“打倒顽固派”口号,驻军龟缩在院子里不敢出来。后来,人们将这次反顽固活动称为兴县“火炬游行”。

12月16日,阎锡山派其亲信赵承绶在蔡家崖骑一军司令部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部署向彭八旅、决死四纵队进攻。赵承绶与续范亭在太原陆军小学时便是同学,又是五台、定襄接壤的半个老乡,因此对参加会议的暂一师师长续范亭不大提防,下达完命令便和别的将领专心看地图进行部署。续范亭乘机离开会场,跃上战马,星夜赶赴岚县史家庄,向中共晋西北区党委书记林枫、副书记赵林等人汇报情况,制定对策。区党委根据北方局指示,当即成立“晋西北抗日拥阎讨逆总指挥部”,续范亭任总指挥,决死四纵队政委雷任民任副总指挥。

从1940年元旦开始,在续范亭的指挥下,联手开始对顽军发动总攻。当时,我军在晋西北兵力不多,续范亭便把暂一师拉上去拦阻晋绥军。恰好其先头部队由自己的侄儿续靖夫任师长,遇见后一时不知所措只好扭头后撤。12月27日,决死二纵队主力和八路军115师晋西支队自晋西南北上,突破日军控制的汾离公路,到达临县招贤镇后并东进到静乐米峪镇、六池店地区。1940年1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滕代远同志组建了“晋西北行动委员会”,统一指挥晋西北、晋西南的八路军、新军,开始向盘踞在蔡家崖的阎锡山顽军赵承绶骑一军发起进攻,赵军司令部被迫向南撤退至临县,13日夜反击作战抵近临县城垣时,赵承绶部弃城向汾离公路以南逃窜。兴县县长段炳昌闻讯后,急忙带着公安局长王灿和部下,星夜潜逃,并带走原县长刘晋卿。工卫旅发现后立即追击,在曹家坡交战后,段炳昌忙于逃命,不敢恋战,向临县方向溃逃,刘晋卿被解救。1940年4月24日,经过谈判,我党与阎锡山就新旧冲突问题达成协议:新旧军停止武装冲突;以汾离公路为界,晋西南划为阎军活动区域,晋西北为八路军和新军活动区域。至此,晋西北完全成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兴县成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