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

自己动手开荒种田

——晋绥首府印象记(十七)

□ 牛寨中

1942年6月8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财经委员会,林伯渠、贺龙为正副主任,林枫、武新宇等人为委员,统一领导和推动晋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1943年的春天,在大生产运动中,晋绥边区党政军民齐动手,开荒种田。兴县县委、县政府各级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县长沈越,原名冯仁轩,1917年生于吉林市,1943年5月,刚任命为晋绥一专署专员兼兴县县长,他就带领机关干部到四区任家坡和群众一起,开荒种地,一干就是半个月。经过干群的艰苦奋斗,全村49户人家,开荒561垧,总耕地面积1400垧,全年产粮630大石,人均产粮三石七斗,做到耕三余一。

驻守在黑茶山、紫金山、白龙山一带的120师特务团、17团、27团的4000多官兵,每天一大早就扛着枪,拿着镢头,下地开荒种地。这一年,全县参加开荒种地的军政人员有27500多人,耕地总面积约45000垧。到1944年,全县耕地面积增加到60万垧,其中历年开荒面积达18万垧,粮食总产达20万石,比1941年总产翻了一番,超过抗战前粮食最高产量。

在生产运动中,县、区领导和军队是这样,晋绥分局、行署的领导也不甘落后,身先士卒。这年刚开春,一场春雨过后,土地墒情湿润,正是开荒种田的极好时机。晋绥行署副主任武新宇,带领机关干部三十多人,身背行李卷,肩扛锹、镢头,从蔡家崖来到木耳崖开荒。他们来到这里后,白天上山开荒,晚上寄居老乡家里,访贫问苦,宣传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伟大意义,个个干得很起劲,只两三天工夫,就开出了五、六亩地。

据《贺老总来到晋西北》小册子记载:一天早晨,贺龙司令员也带领两个警卫员来到了木耳崖,和大家一块儿上山开荒。到了开荒基地,贺龙迈着脚步察看了一遍,笑容立刻爬上了他那浓黑的眉梢儿,连声称赞同志们干劲大,干活质量高,然后,他从潮乎乎的地里抓起一把湿土,伸到大家面前,说:“大家看,这土多么肥壮啊,一把能攥出油来哩。咱们大家好好干哪,多开荒,多打粮,打垮侵略中国的小日本,气死封锁我们的顽固派!”贺龙同志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暖洋滋,眼睛明亮亮,挥锹片,抡镢头,干得好不起劲!山区早春的前晌,毕竟还有些寒意,但贺司令员一点也不觉得冷,只见他脱掉棉祆,只穿一件缝着补丁的灰布衬衣,一边挥镢头掏地,一边和同志们拉话。仅几天工夫,就和山上劳动的人们都熟惯了,待到休息的时候,贺龙倒成了一个最活跃的人物,一会儿让“狮吼剧社”的歌舞演员吴清华唱歌,一会儿又请武新宇副主任唱他家乡阳高县的“锣锣腔”,劳动工地搞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木耳崖山头上耕地的庄户人,也歇了牛,坐在地塄上听大家唱歌。大家看到贺龙这样随和,没有一点首长的架子,也就毫无拘束,“狮吼剧社”的李六平也就请司令员唱首歌。贺龙同志毫不推辞,把大烟袋一撂,站起来就唱了首刚学会的《军民大生产》。还没他唱完,吴清华就捂着嘴笑开了。贺龙立刻停住,问道:“笑什么呢?”吴清华笑着说:“司令员,唱跑调了!”贺龙幽默地说:“不,基调没有走,就是开展大生产运动嘛!”接着,他就让吴清华教大家一起唱:解放区么嗬嗨呀,大生产呀么嗬嗨……欢乐的歌声飘荡在山野。

在贺龙司令员、武新宇副主任的带动下,仅十几天工夫,开垦荒地三十多亩,建立起行署机关的生产基地。

1942年6月,年仅17岁的蔚汾镇胡家墕康信成,在工卫旅21团入伍。1943年6月的一天上午,他和刚入伍的新兵排,人称“娃娃排”,平均年龄十六岁,去旭谷沟要进行军事演习。居住在北坡、旭谷沟里的大人小孩,对军事演习充满了浓厚兴趣,又看见是一群脸上还挂着孩子气的娃娃兵,兴高采烈地向那里涌去。也许是看见子弟兵的人们太高兴了吧,不知不觉地赶到前面去,竟越出了路边,在绿毯似的谷苗地里踩出一串串脚印。这情形被一个细心的老农看见了,他心疼地回头看看路边被踩倒的谷苗,正准备提醒人们注意时,忽然望见一个身材魁伟的人正蹲在地里扶谷苗。他不禁欣喜地大喊了一声:“贺老总!”这一喊,使赶路的人们都停住了脚步,扭回了头。几十双、几百双眼睛,都盯向那蹲在田里的人,那正是晋绥军区贺司令员啊!只见贺老总蹲在田面,细心地扶起被踩倒的谷苗,又结实地在谷根部培上土。金色的阳光,照着他那补补丁的灰布军衣,照着他那红润的面容,使人更觉得司令员朴实可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贺老总的模范行动,召唤着人们一齐干了起来,连年幼的孩子们也不例外。不多功夫,被踩倒的禾苗都一株株挺直了身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抖擞精神,迎风欢舞。看着这一切,贺老总拍打了一下双手,直起身子,微笑着对人们说:毛主席号召我们开展大生产,是为了粉碎日寇三光政策和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所以,我们就得保护每一株谷苗,多打粮食,秋后我还要吃你们的小米饭哩!

娃娃排演习完了后,很快开赴兴岚交界的界河口一带活动。当年9月27日,日军村川大队700余人,以强行军奔袭蔡家崖晋绥军区领导机关,扑空后,敌人主力又翻山越岭奔向小善畔,与我前线部队交火,娃娃排也参加了战斗。旭谷沟的老百姓还记着贺老总扶谷苗的情景,记着娃娃兵,将刚收打的谷子,连夜烘干,熬成小米粥,一担一担地送上前线,支援部队。这一仗一直打到10月初8,将鬼子全部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