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儿歌一曲唱人生

——《毛腿腿 小嘴嘴》创作谈

□ 梁镇川

记得在1996年创作“风流三部曲”第三部《风流姐妹》时,剧本已然写毕,就是缺少—段开场曲唱词。我和霍锁昌憋了两三天,稿纸上写出来,揉掉;再写,再揉;怎也想不出个眉目来。《风流姐妹》写的是柳大凤购买荒山荒沟,改变家乡山山水水的故事,表现柳家三代人——柳老犟、柳旺生、柳大凤的恋土情结。开场主题曲应该在山水田土上做文章。—天,随手翻阅《词韵新编》,启发思维。“灰堆辙”里的“水、穗、嘴、腿”等映入眼帘。顿时,脑海里涌现出了“山山、水水、果果、穗穗、腿腿、嘴嘴”—连串儿的叠词来。呵呵,何不写—首儿歌呢!于是,精心构思,几经捏弄,写出如下几句:

东山山土土西洼洼水,

捏成俺孩孩儿的毛腿腿。

南梁梁果果北坡坡穗,

喂饱俺孩孩儿的小嘴嘴。

写完之后,仔细玩味,不禁拍案叫绝!怎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词句呢?就它啦!从大地方位上说,唱词中写到“东、南、西、北”;从自然环境上说,唱词中写到“山山、水水、土土、洼洼、梁梁、坡坡”;从土地收获上说,唱词写到“果果、穗穗”;从人生的成长上说,唱词写到“土土水水捏成毛腿腿”,此谓之“生”,“果果、穗穗喂饱小嘴嘴”,此谓之“长”。从艺术手法上说,叠词连用,充满儿歌特色,以小见大,短短四句、三四十字,紧紧围绕“土地”、“人生”,从生到长,艺术地概括了人生离不开土地、山水、果穗的大主题。

这四句儿歌,经省歌作曲家孟只争谱曲,孝义碗碗腔剧团李锦云伴唱,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悠扬婉转的音乐声中,红色大幕徐徐拉开,天幕上是爷爷、孙女在大山里玩耍的剪影,随之优美的儿歌唱起,给观众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欣赏兴趣油然融入剧中;且这段儿歌旋律贯穿全剧,给观众以巨大的艺术感染。

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我特别偏爱自赏这四句儿歌。之后,不时欣赏吟咏,总觉得仅仅四句,作为戏中伴唱尚可,要独立成为一首儿歌,就有点儿太短了,似乎觉得意犹未尽,想再加几句。可是,搜索枯肠也想不出称心如意的句子来。退休之后,几经思考,又捏凑了四句,形成如下—首儿歌:

《毛腿腿、小嘴嘴》

东山山土土西洼洼水,

捏成俺孩孩儿的毛腿腿。

南梁梁果果北坡坡穗,

喂饱俺孩孩儿的小嘴嘴。

毛腿腿,小嘴嘴,

—辈辈离不开果穗穗。

小嘴嘴,毛腿腿,

毛孩孩生长—辈辈。

过后细品续加的四句,觉得语言艺术风格一致,意思延续性较强,不仅使这首儿歌更加完美,而且更明确地咏叹了“一辈辈离不开果穗穗”的人生主题;也揭示了依靠田土山水果果穗穗生长一辈又一辈的人生哲理。

好在全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音乐文学期刊《词刊》慧眼识珠,2016年第5期刊发了这首儿歌。

回想起来,20年时间,8句歌词,不足百字,几经吟咏,方得认可。文学艺术创作真是“一把辛酸泪”,“甘苦寸心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