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至18日,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贾国平教授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5人在吕梁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活动。在这次出行中,我有了很多心得感悟,这些对于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宝贵,现在略表一二,有不尽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在中学地理课上,当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着山西的黄土塬、黄土峁等地理结构的时候,诉说着这方土地上的人民是如何与自然造成的地貌、气候特征抗衡的时候,心里总想着:天哪,太苦了,那里的老百姓太不容易了!
想象归想象,眼见为真。五天的时间,在这个处处沟壑纵横、黄土成梯庄耸立的地方,团里每个人都在唏嘘:每天嘴里都是一嘴的沙子。去的第二天,大风弥漫,黄土飞扬,整个城市和山峦包裹在模糊的黄沙之间,像极了一幅北宋风格的山居图。是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不要提艺术,就连生存,也是极艰辛的了!然而,没有一位同事抱怨,脸上还常常挂着灿烂的笑容,这是因为,他们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我们的母校不仅是一个具有高艺术水准的院校,同时,也培养了高素质、充满着人文情怀的艺术家们。
此前搞学术研究,通常是自己憋在教室、图书馆、家里,总免不了有闭门造车之嫌,但是此次音乐会、招聘会、研讨会的活动,把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各个环节都串联在了一起,仿佛是一个小型的“闭环”,让我在其中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后的快乐!音乐会后,接着新鲜出炉的劲儿,跟作曲系的同事请教创作技法、跟演奏家们请教表演技法,大家在一起探讨,真是快哉!招聘会后,跟各位演奏家交流表演学问里的个中奥妙,这真是原来生活里不可多得的音乐经验!研讨会上,当专家们走出殿堂级的学术环境,下到基层,深入浅出地讲述音乐研究、音乐教学中的理论、方法,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学术原来既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兼容,各个音乐理论群体应当在一个大家族中形成有机整体,所以不应当只考虑自己小范围内的接受程度,应当在整体内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做到随时、随地融入,活学巧用、游刃有余,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学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也是此次活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安排,就是去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我是大一就入党的“老”党员,切实知道思想学习是一切工作、生活的首要前提,是动力的源泉。当我们站在党旗面前宣誓的时候,我心里感受到无上的光荣与强烈的使命感!在向烈士雕像敬献花篮的那一刻,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革命烈士的英雄形象!我们一定会传承晋绥精神,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精神的力量指引我们在工作上克服困难、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