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 合

交城街头上演生死“接力赛”

赵月书坐诊照

本报讯 (记者 曹永亮 通讯员 任红生) “真是一位好医生,如果没有赵医生的及时出手相救,命早就没了。”近日,在交城县城街头,医生与市民合力上演了一出生死救助“接力赛”。

赵医生叫赵月书,已年过七旬,住在交城县北关商业街兴玉苑小区。5月21日下午5点多,他正在诊所给病人看病,邻居急匆匆跑过来喊他:“快!快!快!有一个抱小孩的男子晕倒在十字路口,赶紧给看看。”赵医生二话不说就往外跑,拨开围观的群众,看到一名30多岁的男子仰面倒在地上,旁边有一位妇女一手搂着一个两三岁大的小孩,正在惊慌失措地伏在男子身边哭喊着。

赵医生立马蹲下来,把病人的头侧向一边,检查其嘴里有无呕吐物,观察他有无意识……一连串动作之后,他跪到地上,立即对倒地男子进行胸外按压,只见他两手交叠,进行按压,并对男子进行呼叫。

几分钟后,看到男子的喉咙动了一下,他赶紧再次检查男子的口腔,确认其嘴里没有呕吐物,才稍稍放心。赵医生开始询问这名抱孩子的妇女,这名妇女带着哭腔说,倒地的是她丈夫,中午喝了酒,还吃了消炎药。几分钟后,该男子醒来了,连声感谢赵大夫的救命之恩。

此间,有好心人打了120,和大家一起在等待120的过程中,赵医生一直守护着男子,他的手不敢离开病人的胸口,并且坚持与男子讲话,防止他再次陷入昏迷。

与此同时,在接到好心市民打来的电话后,交城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马雪燕马上告知坐诊医生乔星,然后风驰电掣赶了过来。救护车赶到后,赵医生又和围观市民一起把患者抬上救护车。

为了抢时间,救护车一路鸣笛。一路上,司机不断鸣笛提醒前面车辆及行人予以避让,为救护车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仅用几分钟,就将病人送到医院,为患者的及时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命悬一线,主治医生王为金和护士们已经早早守候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快速把病人送上移动床,推进急诊室……在娴熟的操作、密切的配合、精准的调控下,该男子呼吸逐步平稳,意识逐渐改善,生命得以挽救。经诊断,该名男子属于双硫仑样反应,幸亏抢救及时,否则有可能酿成悲剧。

据介绍,双硫仑样反应,是由于服用各种药物尤其头孢类抗生素,喝了含酒精的饮品或输液制剂中含有酒精溶媒,包括皮肤接触吸收酒精,都会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中毒反应。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赵医生说:“当时,这位倒地的男子已经失去知觉,掐人中一直没有反应,摸了摸他的颈动脉,也没有感觉到搏动。我立刻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持续了大约5分钟的胸外按压后,才开始有了微弱的心跳。好悬!建议广大市民应该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好些人就是因为突发脑梗死晕倒,或者劳累过度、喝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等原因造成休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安全。”

对赵月书、王为金、马雪燕、乔星和施救群众而言,这也许是一次很普通的救助行为,举手之劳而已,但对被救男子来讲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