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 化

著名歌曲《延安颂》的词作者莫耶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莫 耶

贺龙元帅曾说:“莫耶,是我们120师出色的女作家。”

著名红色作家杜鹏程说:“莫耶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说。”

而我们只要一到延安,站立在夕阳映照的宝塔山下,耳畔就会响起那首著名的歌曲《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

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的抗战的阵线。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这首《延安颂》的词作者,就是从著名茶乡福建安溪走出的女作家莫耶。莫耶,原名陈淑媛、陈爰,笔名白冰、椰子、沙岛。1918年出生于福建安溪。她自幼聪颖好学,被乡人誉为才女。1933年,才15岁的莫耶在《蓝天》杂志上发表的诗歌《无声的期望》已显示出她早熟的思想和对社会深沉的思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莫耶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救亡演剧第五队任编辑,投入抗日宣传和救济难民工作。这期间,她写了抗日救亡剧作《学者》在《西京日报》上发表。同年10月,19岁的她随抗日救亡演剧第五队到达延安,成为从沦陷区及大后方到延安的第一个文艺团体。从这时候起,作家更名莫耶,意寓《搜神记》及鲁迅先生小说《铸剑》中那锋利的宝剑名——莫邪。

随后,莫耶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担任救亡室文娱委员。1938年春,莫耶进入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期戏剧系学习。夏,转入文学系。在延安这个革命大熔炉里,莫邪文艺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延安的生活,是我们一生的转折点。延安犹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在西北高原上发出灿烂的光辉,照耀着整个中国。”这是当时莫耶创作的《烽火岁月》中的段落。

在鲁艺学习期间,莫耶创作了歌词《歌颂延安》,中央宣传部征得其本人同意,更名为《延安颂》,并由音乐系郑律成谱曲,在延安礼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演出,博得中央领导的肯定和称赞。于是《延安颂》的歌声响彻延安城,传遍各抗日根据地,甚至传到“国统区”和敌后,以及海外华侨中,成为一曲激发抗日爱国热情的战歌。大批革命青年高唱这首歌奔向延安,加入抗日救国行列。《延安颂》至今仍传唱不衰,成为一支传统革命歌曲。解放后,《延安颂》被多部电影用作背景歌曲,如电影《南岛风云》《峥嵘岁月》《椰林曲》《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1938年冬,莫耶加入鲁艺组织的实习队,和作家沙汀、何其芳等跟随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离开延安,不久挺进河北冀中大平原,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她被分配到政治部战斗剧社任编剧教员,后任剧社创作组组长。她不仅搞创作,还参与编印前线刊物《战斗文艺》。她代表部队文艺工作者加入晋绥边区文联,被推选为常务理事。从1938年到1940年,莫耶除了和张可等人合作创作大型话剧《丰收》外,还独自创作大型话剧《讨还血债》《齐会之战》《水灾》《一万元》《百团大战》;独幕话剧《叛变之前》《到八路军里去》;歌剧《荒村之夜》《肉弹勇士》(歌颂国民党军空军飞行员驾机轰击日寇军舰的英雄事迹)和一批歌词以及舞蹈。

著名电影导演严寄洲在《忆莫耶同志》一文中写到:“莫耶不仅是个剧作家、小说家、词作家,而且还是一个编舞家。剧社舞蹈队演出的反映抗战题材的集体舞,基本上均出自莫耶之手。”剧社演出的服装,多由她剪裁缝制,有时还亲自登台演出。在战争环境里,她口袋里总是装着笔记本,随时随地采访、记录,写日记。在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时期,她常常是一茶缸开水,一把炒豆充饥。她除了写剧本外,还经常写小说和战斗故事等,在《西北文艺》《抗战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发表。

1942年春,莫耶被调到晋绥军区政治部《战斗报》当编辑、记者。她自告奋勇担负起两个版面的编辑任务。经常深入前线部队,写了大量的战地通讯和战斗故事。她住的土窑洞,经常是灯光彻夜不熄,而白天照常工作或劳动。她纺的线被评为特等品。

1948年秋,莫耶随《战斗报》被调回延安,跟随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1950年,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后任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人民军队报》社长方唯若结婚。1955年后,任《甘肃日报》副总编辑。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黄包车夫》,独幕剧剧本集《晚饭之前》,话剧剧本《生活线上的一群》,儿童歌剧剧本《荒林之夜》,电影文学剧本《火花》等。中篇小说《春归》获甘肃省文艺创作奖。1986年逝世。

参考文献:《莫耶与延安颂》《晋绥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