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红楼梦》曹雪芹高祖与汾州屠城

□ 吕世宏

顺治五年冬,归顺清朝的大同知府姜瓖起义反清,史称“戊子之变”。多尔衮率部入山西平定姜瓖叛乱,曹雪芹高祖包衣曹振彦被带往大同参加戡乱,不久大同起义剿灭余部逃亡汾州城。清军南下围汾州,直到九月红衣大炮一到即攻破汾州,并屠城。

根据《清史》记载,当时负责红衣大炮的将军是石廷柱,正白旗人,笔者考虑《红楼梦》十四回“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当即暗示此人此事。冯其庸文章确定辽阳墓碑记载曹振彦是红衣大炮教官,也是正白旗人。山西征战时期,曹振彦是多尔衮属下的牛录章京,应该是汾州屠城的红衣炮兵的官员之一。顺治六年,他们的红衣大炮从大同南下,一路攻克了浑源、太谷、朔州、汾州。端重王包围汾州城一月有余,只等红衣大炮攻打,九月九日大炮始至,随后发生了汾州屠城。朱之俊记载:屠城后“巷居无人,黔突无烟”。大同汾州戡乱,曹振彦是功臣,顺治七年石廷柱因此军功被晋升为三等伯,而曹振彦则被任命为山西吉州知州。曹振彦改变了身份,晋升为官员。

因为曹振彦的军功,其子曹玺被安排为皇宫二等侍卫,曹振彦被允许参加贡士考试,并通过考试,完成了从教官到贡士,从包衣到仕官,从军界到政界的转变。这一年,曹振彦已48岁,即将进入天命之年。汾州屠城发生在顺治六年,曹振彦任职山西吉州知州的时间是顺治七年,顺治八年多尔衮身故曹振彦籍贯转入内务府包衣,顺治九年曹任职大同阳和知府,顺治十二年升两浙盐法道。曹振彦生有二子,长子曹玺乃其妻欧阳氏所生,次子曹尔正系继室袁氏所出,兄弟年龄实际相差20多岁。

作为曹振彦的大儿子曹玺本名曹尔玉,红学家推断约生于万历四十八(1620)年,明朝灭亡时期已经24岁,其父任职山西吉州知州的时候曹玺已经接近30岁。其父任职大同知府的高官,曹玺已经32岁。曹振彦约在顺治末年去世,那时曹玺应该40岁了。曹玺30岁之前干什么去了?史料阙如。特别是曹玺比弟弟曹尔正竟然年长二十岁,中间没有一位弟妹,这不合常理。2012大众日报《红学家称曹雪芹祖籍在乳山》一文,自称曹雪芹后裔的曹祖义根据小说里秦业的故事猜测曹玺乃曹振彦养子。

故推测: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初二,李自成自率主力进破汾州,屠杀朱氏后裔,曹雪芹曾祖隐匿民间,顺治六年汾州屠城后,落难公子曹玺被进入山西戡乱的红衣大炮教官曹振彦收养为义子。同时清军也在汾州进行了扩军,汾阳西堡障韩氏族谱记载韩氏就是此时期进入正白旗,而后与皇商冀家结亲的。顺治七年曹振彦因军功升职,三十岁的曹玺被吸收为侍卫,成内务府包衣,曹玺妻子孙氏有幸成为康熙保姆,曹玺深得康熙重用,子孙得南京江宁织造府肥缺。曹振彦是曹家最大的功臣,封官荫子,功在汾阳。曹玺,字完璧,显然出自成语完璧归赵,明确记住了曹玺是“赵国人”,乃是晋阳晋王后裔。曹寅《续琵琶》中则对曹操寻回蔡文姬给予赞美,隐藏感谢曹氏的收养之恩。红楼梦曲《留余庆》曰“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实际感恩曹振彦的收养之恩。

傅山诗《邂逅看续宗老禅和打拳歌》记载了在汾州古寺遇到金陵老僧曹国裔表演拳术的故事。傅山记载曹国裔本为山西偏关镇将,明亡后出家,稳定偏关即汾州府永宁州之职责,曹国裔实际上是朱明后裔延续明宗之意思,曹国裔之来汾阳与曹玺脱不了干系。更可骇怪的是《雪桥诗话》里说:“曹荔轩为完翁司空国玺子”,还有《八旗艺文编目》等书,将曹玺的名字记载为曹国玺。傅山笔下的曹国裔不是曹国玺的隐身吗?不也是暗示曹国玺实际屠城遗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