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涵养书香正气 做读书型教师

□ 秦宇飞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宋人翁森说四时皆宜读书,而读书皆得其乐,在翁森那里,读书是其乐无穷的,在教师这里,读书也应该是必备的品质。诚哉斯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教师坚持阅读,能涵养书卷气质,提升专业素养,正所谓,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唯有不断读书充电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记得刚上班时,我自认为上课能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就是一节好课,可是总觉得学生对我的课缺乏浓厚的兴趣。一次,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听完我的课后语重心长地讲道,语文教学包罗万象,复杂深奥,上课应该有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容,不能照本宣科,这就需要多读书拓展知识。这令我豁然开朗,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此后,我便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不断丰富自我。尤其在备课过程中大量查阅相关书籍,力求让课堂语言更生动,拓展教学内容。比如,有一次在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我读到形容黛玉眉眼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不禁心生疑惑,黛玉刚进贾府,身世悲苦,寄人篱下,再加上性格多愁善感,喜从何来?宝黛第一次相见,林妹妹乃内秀之人,为何多情?于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读了《周汝昌谈红楼梦》,《蒋勋说红楼梦》等书,发现红学家周汝昌曾验看过红楼梦的一个古抄本,“似喜非喜含情目”可能不是曹雪芹手笔,那个本子是这样描写的“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究竟哪种描写更好?在上课时我便与同学们就此展开了讨论,发现大家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给出了丰富多彩的答案,有的同学甚至下课后还意犹未尽,同我借阅了相关书籍阅读。一些不喜欢读《红楼梦》的同学也以此为契机开始了阅读,想与我进一步探讨红楼梦。可见,读书是老师最好的备课,教师多读书才能和学生在课堂上思想碰撞,才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而教师以读书为乐,也会以此影响学生,教他们从心而读,有悦而读,有获有悟而读。

“读书之妙,全在得法。”语文特级教师李卫东谈及读书方法曾言“读书要广泛,只要知识面宽了,才能挖深。”所言如是。一开始,我的阅读只是所谓的职业性阅读,围绕课本的知识,读一些备课用的书,或者一些畅销杂志,甚至是网上的碎片化阅读,久而久之,我发现,这对于我教学和科研方面并没有大的提升。后来我拓宽了阅读面,从语文课程教学论到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再到一些名著作品,极大程度开阔了我的视野,在阅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自我。有两本教育理论的书令我爱不释手,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和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当你有职业倦怠感的时候,读一读,会窥见教育最迷人的地方,会发现教育是一门艺术,会让你重新点燃教学的激情。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展开了整本书阅读,更要求教师饱读名著作品,涵养精神气质,让教学闪耀睿智的光彩,方可在课堂信手拈来,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兴味盎然。惟此, 无声润泽学生,悄悄葱茂自己。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读书需笃志虚心,善于坚持。作为一线教师虽然工作繁忙,但我们要把读书坚持到底,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打造靓丽的人生底色。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读书应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感慨著名主持人董卿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殊不知,她每日都坚持半小时阅读。虽然世事浮华,但我们不难做到于书案、床头放着书,抓紧分秒阅读。积跬步致千里,定会厚积而薄发。“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我们还可以找一些读书的朋友互相监督,相互鼓励。我们学校在教研时便有读书分享会,为此,老师们精心挑选书籍,制定阅读计划,分享、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让阅读饶有趣味,遇见更好的自己。

古语云:“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不误人子弟就必须读书,做一名读书型教师。教书的道路很长,必有一盏叫读书的灯照路,且读且学,养书香正气,做书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