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合并多标题

在红土地上奋力续写新时代吕梁篇章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综述

2022年06月21日 09:51:12 编辑:

□ 本报记者 任 昱 阮兴时

六月仲夏,草木葱茏,吕梁大地欣欣向荣。

行走在吕梁市区,波光粼粼的东川河,倒影车流与人声;绿草如茵的市民广场上,音乐声或激昂或婉转;曲径通幽的如意湖公园,聆听水声与鸟鸣;宽敞笔直的吕梁大道上,车与人自由流动……乡村里,泥泞小路变成了宽阔大道,破旧窑洞变成花园小楼,百姓们从怀揣希望到产业兴旺,一张张笑脸中绽放出的是吕梁日新月异的变化。

时间飞逝,记忆犹新。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第一站来到兴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记者又一次来到蔡家崖。短短五年光阴,村里的变化令人欣喜——蔡家崖村纳入新城区规划以后,免费公交车直通村口,集中供暖、自来水改造、天然气入户都已经修到家门口,乘着发展红色旅游东风,蔡家崖通过融合红色资源和乡村特色,如今成为晋绥首府文化名片,打造了“晋绥首府·红色兴县”的旅游品牌。村委会老干部温侯赖自豪地说:“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时代在变,但我们跟党走的决心没变。蔡家崖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市委书记孙大军指出:“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全力在全方位推动吕梁高质量发展中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面抓实抓好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打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努力建设美丽幸福吕梁。”

五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殷殷嘱托,战胜贫困、接续振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全市经济实力跨越进位,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总量均翻了一番多,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大关;2022年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4亿元,同比增长84.1%,高于全省(41.3%)42.8个百分点。

五年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吕梁蓝”“吕梁绿”成为最美底色;发展动能集聚增强,群众福祉显著增进,形成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吕梁示范”、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的“吕梁探索”、行政审批“一窗式”和政务服务帮(代)办的“吕梁样本”;平安建设、健康吕梁、满意教育的指数不断提升,连续27个月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美丽幸福吕梁的底气更足、质量更高。

经济大进位:转型创新动能澎湃,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为吕梁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亮出了吕梁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五张名片。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名片:按照“减煤增气、控量提效、补链强链”的思路,大力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新型煤化工和煤成气增储上产,打造全国一流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基地;铝镁新材料名片:围绕“铝水不落地”目标,全力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电价洼地、铝镁新材料集聚区和电力改革先行示范区“一地两区”;白酒名片:全力支持汾酒集团做大做强,带动地方中小白酒企业发展,大力实施“酒+”融合发展战略,全方位推动酒与文化旅游产业形态融合、业态协同,全力打造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和酒文化旅游胜地;红色旅游、绿色康养名片:以红色景点为依托,大力弘扬吕梁精神,延续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以方山北武当山、交城庞泉沟、文水苍儿会等自然景区为重点,打响“康养吕梁”品牌;大数据名片: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全力打造一流大数据应用创新生态。

煤、焦、铁、铝、电五大传统产业,是吕梁走向未来的“家底”。坚定不移做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重大课题。2021年,我市出台了《吕梁市能源革命行动方案》,推出25项牵引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性举措,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为了把煤炭这个传统优势产业的长板拉的更长,我市加快推进煤炭5G智能绿色开采,推动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努力探索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路,加快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让传统优势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就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创新这篇文章,柳林县委书记杨月祥告诉记者:“柳林县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引进何满潮院士工作站和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广应用‘110工法’,推动煤炭优质安全高效发展;引进张懿院士工作站,打造百万吨级钙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与中信戴卡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打造高端铝材加工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固废利用、煤成气、绿电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留誉航空小镇等‘未来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6.2亿元,达历史最好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58亿元,稳居全省前列。”

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吕梁指引的金光大道。在坚持以煤、铝、酒“一黑二白”传统产业支撑转型的同时,我市大数据、大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两大三新”新兴产业也蓄势待发。

机声隆隆,热浪涌动。走进山西美锦焦炉煤气制氢项目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加足马力忙建设。今年2月15日,兴县人民政府与美锦集团共同签署兴县氢能产业园项目协议,成为吕梁抢滩布局氢能产业、打造吕梁氢都、建设北方氢能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2月19日,吕梁市氢能产业规划座谈会在鹏飞集团顺利召开,各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全省氢能产业规划编制的高度出发,结合鹏飞与美锦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发展吕梁市氢能产业的精准路径,让氢能产业成为吕梁市转型发展的一把利刃。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孝义市委书记刘世庆说:“孝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殷殷嘱托,树牢‘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抢抓政策‘窗口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级领导带头入企服务,重点事项专班推进,全力破解项目推进难题,一批重点转型项目进展迅速,鹏湾氢港一期2万吨制氢项目6月底投产,氢能汽车制造项目同步快速推进,汾青新建2万吨原酒酿造项目落地开工,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引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吕梁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量质齐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全市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金灿灿”的成绩单,正是吕梁牢记领袖嘱托,在砥砺前行中书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精彩答卷。

吕梁,再也不是曾经一味依赖资源换发展的吕梁。

吕梁,正信心满满朝着新一轮的振兴发展大步迈进。

乡村大振兴:精准扶贫增福祉,百姓生活迎巨变

黄土高原,母亲河畔,曾经的吕梁山,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吕梁山区看望深度贫困群众,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乡亲们的心里,把群众心愿转化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铮铮誓言响彻云霄。八年精准扶贫,五年集中攻坚,吕梁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吕梁答卷” ——全市现行标准下5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生态扶贫、吕梁山护工、光伏扶贫“三大品牌”叫响全国。

革命老区、红色热土,红军东征首战地、主战场的石楼县,曾经是深度贫困县,而今走上小康路。特别是2017年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生动故事展现出一幅蓬勃的“小康画卷”。

石楼县委书记王延洪说:“我们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吕梁精神,整体布局‘一城、三区、五镇、三十个中心村’,以革命性、重塑性改革创新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构建石楼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三类户’完成风险消除895户2351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返贫致贫的底线;几代人翘首以盼的汾石高速开工建设,发展的瓶颈制约即将打破;碳基新材料低碳循环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黄河奇湾旅游度假区三大园区上马落地;石楼中学封闭式改造和县人民医院迁建两大民生工程有序推进,石楼即将踏上厚积薄发、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将团结12万石楼人民艰苦奋斗、勇立新功,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上谱写新时代‘吕梁英雄传’。”

产业铺富路,良策斩穷根,逐梦小康路,圆梦正当时。

端午佳节,最忙碌不过临县前青塘村。目及之处,山水田庄,林路苇塘,村民们包粽子、卖粽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14号公告,公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临县“青塘粽子”上榜。

“201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才2000元左右,2021年就达到了2万元。去年粽子产业给村里增加了120万元集体收入,已有120户村民开了自己的粽子加工作坊。” 前青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的话并不夸张。依托粽子产业,前青塘村的村民们2017年以来搭上了产业脱贫的快车,村里的贫困户也在“小粽子”的带动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走进中阳县暖泉镇乾村,一棒又一棒的黑木耳长势喜人。种植户申计生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自从乘上黑木耳种植的东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去年种植黑木耳5万棒,产量7500余斤,纯利润挣了10万元哩!” 一朵朵黑木耳成为村民发财致富的“金元宝”。申计生告诉记者,在种植黑木耳之前,只能靠做木匠、下煤矿勉强养家糊口。乡村振兴以来,在村里领导干部的帮助下,他参加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了很多新的专业技能。

一片小木耳,做出大文章。在2021年中国(山西·吕梁·中阳)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上,市委常委、中阳县委书记赵沂旸这样说:“中阳是‘全国木耳十大主产基地县’之一。全县栽植规模近5000万棒,仅3年时间,实现了产业规模‘从小到大’,发展水平‘从量到质’,带贫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的历史性跨越。”

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孙燕飞告诉记者,脱贫攻坚胜利后,中阳县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六特两园”方向路径,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9%,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无论是临县前青塘村还是中阳县乾村,这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庄,如今已是产业多点开花的示范村庄。这更是多年来我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聚焦八大产业集群,统一申请注册“吕粮山猪、吕梁肉牛、吕梁山菌、吕梁杂粮、吕梁土豆、吕梁红枣、吕梁核桃、吕梁药茶”八大产业区域公用商标,在推动品牌升级上下足了“绣花功夫”,使得绿色有机的吕梁名特优农产品逐渐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

百姓们的腰包鼓了,精神气自然足了。我市提升村容村貌、精神面貌“两貌”,开展乡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建筑风貌“四大提升工程”,新改建“四好农村路”637公里,改厕2万户以上,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通过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免费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脱贫致富了,乡村变美了、村风更好了。在汾阳市史家堡村,孩子满月、迁居暖房、婚丧嫁娶、老人寿诞再也没有了大操大办。取而代之的是只送10元的礼金。“别小看这10元钱,礼轻情意重,邻里关系更和谐了。”谈及这些年村里风气的转变,村民们赞不绝口:移风易俗让我们心里没负担,经济没压力,日子越过越舒坦。

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类似“十元礼金”这样的好风俗在吕梁大地渐深入人心,老百姓铆足了劲儿奔小康,好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生态大改善:“两山”理论作灯塔,绿水青山带笑颜

仲夏,岚县界河口镇荒芜的黄土高坡越来绿了。从山顶远眺,成片的经济林一望无际,漫山遍野绿得醉人。看着这一片片的绿色,界河口镇副镇长郑二小打心眼里高兴。脱贫攻坚以来,郑二小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购买式造林与生态扶贫相结合的号召,组建了岚县第一家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岚县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了1350亩的造林工程,带领着村民一起植树造林、靠林生财。

“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对岚县而言,就是坚持生态优先,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通过造林、入股、分红,带动了50万群众依靠生态扶贫增收,14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造林专业合作社模式,曾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岚县县委书记张新春说:“岚县将立足‘把吕梁打造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战略支点’定位,开展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和岚河流域综合保护开发工程。深挖128万亩林地资源生态潜力,持续实施林长制推动林长治。今年新规划造林、改造、提升等工程27.59万亩。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突出康养度假、休闲体验、生态观光三大主题,打造生态文旅产业新高地。”

发展与保护的选择题,吕梁用行动给出答案——

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坚决扛起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降碳、减污、增绿协同推进,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吕梁新常态。

2022年第一季度,吕梁市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2%,在全省和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中排名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全省排名第二。在15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

“水清了,天也蓝了!”今日的吕梁山,目之所及的绿色有了更丰富的诗意。

2021年1月,来自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设计院的李超群作为第2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带着中组部、团中央助力革命老区发展的嘱托,来到吕梁服务锻炼,挂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副主任。这位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方面的优秀专业人才,牵头编制了《吕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我市稳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

“以前山上光秃秃的,一遇上刮风天气那真是尘土飞扬,住在黄河边也过不上个好日子。现在核桃林种起来了,一到夏天山上绿油油的,不仅环境变好了,我的收入也增加了。”住在黄河岸边的柳林县龙门垣村村民姚艳忠的感受最为直接。

“昔日看山愁白头,今日眺望满山金”,这是如今柳林县龙门垣生态经济型综合示范园区的真实写照。市委书记孙大军强调:“要把保护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放到压倒性位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柳林县统筹推进沟、坡、梁、峁综合治理和修复,坚持以荒山造林为主,林下经济、林区道路、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多管齐下。经过多年的治理,当初裸露的黄土披上了绿装,黄河50公里区域的林木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

生态兴则文明兴。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也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抓手。蜿蜒山水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犹如一条彩带,穿行在吕梁山和黄河水之间,串起多处旅游景区,整合了黄河流域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将美景带出深闺。

如今,“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建成388公里,沿线设置生态绿道28.5公里,驿站14个,房车营地3个,观景台10个;辐射周边县(市、区)67个景区景点互联互通。其中,兴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入选全国农村公路2021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沿线村民们喜不自胜:“旅游公路修好后,到我们这里来的游客真是一天比一天多。”

公路催生旅游,目前,沿黄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争取早日建成美丽乡村。

通过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吕梁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沿黄的群众也富了起来。吕梁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让黄河这条母亲河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幸福河。

民生大发展:城乡蝶变气象新,幸福吕梁绽芳华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系民生。

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这是五年来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山西进行考察。总书记足迹所至,攸关国脉、牵系民生;总书记心之所念,千年大计、百年目标。

吕梁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上学、看病、就业、住房、育幼、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是吕梁教育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6月5日,吕梁市教育局与黄冈市教育局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吕梁一中(黄冈中学吕梁学校)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学”的消息刷爆了吕梁人民的“朋友圈”。细读近万条留言,吕梁人民的“教育获得感”溢于言表。吕梁一中与黄冈中学牵手办学,正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眼于解决制约市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重点民生工程。

2021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吕梁教育改革发展按下了“快进键”,驶入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我市积极引进黄冈教育局的教学管理团队,全面推进公立学校改革,随着吕梁一中高位开局,吕梁五中焕发生机,吕梁二中特色兴校,贺昌中学教学管理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的日新月异,吕梁人民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吕梁教育正在变成全市人民想要的样子。

2022年6月13日,兴县人民政府与湖北黄冈中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两地将继续巩固和深化友好关系,念好合作办学经,走好教育发展路,全力打造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特色示范学校。这是兴县乃至吕梁实施教育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也正是兴县牢记领袖嘱托、感恩奋进,积极探索把伟大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实践路径。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说:全县上下深入发扬“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施民生提质工程;坚持一二三产同向发力,强力打造百万吨千亿级低碳循环铝镁产业园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兴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

驱车自南向北行驶在吕梁大道,窗外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吕梁市医疗卫生园区宛若天使展翅、翩翩蝴蝶正欲起舞,这座“国内一流、省内领先,行业标杆”的现代化医疗园区将于今年6月21日举行揭牌仪式。

医疗卫生园区作为我市重点民生工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参与医疗卫生园区项目建设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讲站位,讲质量,讲进度,克服冬季施工困难,应对倒春寒挑战,降低新冠疫情影响,如期完成了建设任务。园区投入使用,不仅补齐了我市医疗卫生设施设备落后短板,完善了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还成为吕梁乃至省内设施最全、信息化水平最高、环境最好医疗卫生综合服务高地。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为吕梁市区及方山、临县、柳林、中阳等山上9县百姓提供一站式医疗卫生服务,而且为建设晋西区域医疗中心奠定了必备条件,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也将成为吕梁新地标。

数九时节,寒风凛冽。2021年年底,离石区文丰路拓宽改造项目现场,拆迁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仅用43天时间,拆迁的阶段性任务就全面完成,为文丰路拓宽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市委书记孙大军在深入市区调研城建工作时强调,要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做好城市建设“加减法”,让吕梁城市面貌更美丽、群众生活更幸福。

通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吕梁市区铺开货源街等4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高速西口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提升吕梁火车站、市体育场,建成投用城南公园二期、市图书馆。启动市植物园、文丰路拓宽、国道209市区段快速化改造等项目。

做好城市“加减法”,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姚树山很有发言权:“我们坚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重点、解难题,在县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重点实施了城区主街道雨污分流、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太佳高速连接线亮化绿化、麻峪桥拓宽改造、凤翔苑道路拓宽改造、太和路严管一条街整治等一批市政民生工程。研究出台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1计划+10方案’,新增16项激励政策,推行7项教育改革。高标准兑现了省、市、县23件民生实事,健康医疗、文化惠民、民生救助、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我们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的‘好日子’,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用情用心用力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和大力支持,以实际行动诠释‘吕梁精神’,让老百姓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把临县建设成美丽幸福家园。”

水清、岸绿、景美,民生改善的浓浓暖意,幸福指数的步步提升,是全市人民最贴心、最实在的收获。乘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东风,吕梁儿女人心思上、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门到行业,处处洋溢着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

“如今的吕梁,打开了新空间,带来了新气象,随着城市功能进一步升级,市民素质也越来越高,革命老区迸发出了新活力!” 市民王女士由衷地祝愿吕梁的未来更加美好。

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年之长,历史再次镌刻时间的坐标。

穿越峥嵘岁月,忆往昔,红色记忆一直鲜亮如初。

站在新的起点眺望未来,吕梁大地草木葳蕤,城乡发展生机勃勃,万象更新!吕梁儿女永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全方位推动”为横向维度,以“高质量发展”为纵向标尺,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信心满满朝着新一轮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大步迈出,在红土地上奋力续写新时代的吕梁篇章!

(本版图片由刘亮亮 侯利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