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乡村振兴 小康圆梦

【走进县城看发展】从85头牛开始的乡村振兴路

2022年07月26日 10:18:50 来源:山西新闻网 编辑:

6月9日下午,突降的一场雷雨浇灭了繁峙县金山铺乡农发村的暑热。村民赫润梅连连说着:“好雨,好雨!”雨后,她家木耳大棚里的温度降了下来。“快到收木耳的时候了,温度太高不好!”  上世纪90年代,繁峙县对“山庄窝铺”实行集中搬迁后,24个小村落搬迁后组成了农发村这个移民新村。村容整洁、规划有序是记者初到农发村的第一感觉。事实上,这个村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里丰富的产业结构以及靠党建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经验。

产业来带动,不愁富不了

从摘掉贫困“帽子”到户均收入突破5万元,农发村在繁峙县创下了太多“第一”。村党支部书记郝常喜告诉记者,他们村能发展到今天,始于85头牛。  2017年,为了带领群众脱贫,农发村选中了肉牛养殖作为特色产业。可当年购置一头能繁母牛就要花上8500元,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农发村人哪见过这么多钱?

当时繁峙县针对贫困户养牛特别推出了补贴政策:每购置一头能繁母牛,由县财政补贴3500元,定点帮扶单位补贴1000元,企业再补贴500元。  可即便补贴到位,村民还是担心没技术,把牛养死。为打消村民的顾虑,郝常喜挨家挨户上门向村民宣讲县里的养殖保险政策。得知有保险兜底,村民们紧锁的眉头总算舒展开了。

当年,农发村第一批43人参与了肉牛养殖,首年养殖85头牛,人均收入一下子从“约等于没有”跃升至2万元。目前,该村肉牛存栏量已达2650头。

“能人”有办法,跟着干就行!

1999年的农发村,犹如一件“散装产品”,全村大部分耕地都是租来的,人均耕地仅有0.92亩。直至2015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仍有138户共419人。  随着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起来,有村民挣了钱之后,大家才开始相信,村里是有“能人”的。

赫润梅就是“能人”之一。  2018年,学过一些技术的赫润梅开始自己尝试培育木耳。繁峙还能产木耳?农发村村民几乎无人相信她能成功。但赫润梅用实践证明,繁峙不仅能产木耳,而且头一次收获就达到了50多公斤!

有了经验,赫润梅筹备起了合作社,改良技术,依托村集体的力量,带领村民一起做起了木耳生意。在“能人+合作社+村集体引领”之下,农发村的木耳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产量从开始只有几十公斤,发展到现在年产7500公斤,种植面积从2亩地发展到15亩。  “‘能人’看准的事儿,跟着干就行!”

如今,在村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下,农发村陆续发展起了木耳和香菇种植,以及药茶加工、箱包加工等产业,推动村集体提留收入突破百万元的同时,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也不断增强。

集体有力量,致富有方向

农发村是繁峙县乡村振兴路上以产业富民的村庄代表,也是坚持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依靠村集体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典型。  “近年来,我们坚持走‘集体带动、村民参与、产业引领、党员带头’的模式,以农发村为样板,全乡讨论选定各村的乡村振兴产业,干部和党员亲身示范,鼓励村民以入股、打工、分红的方式参与进来,集体经济增长的同时,村民收入也不断提高。”金山铺乡党委书记崔鑫说。

金山铺乡党委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党员冲锋在前做“动力车轴”,拉动全乡乡村振兴这趟列车向前奔跑。  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农发村村民在挣上工资的同时还能享受产业分红,日子越来越红火;打机井、修管道、整路面、搞绿化,整村提升工程让农发村村容越发亮丽;抓党建、结对子、做服务,村干部勇挑重担解决群众困难,农发村呈现出一派团结向上谋发展的景象。

傍晚,雨过天晴的农发村,一些村民走出家门,相约到村级文化广场跳舞。村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一幅生态宜居、村美民富、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在农发村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