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乡村振兴 小康圆梦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小康圆梦】山西凝心聚力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2年07月26日 10:20:47 来源:山西新闻网 编辑: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省情特点,齐心协力推进“三农”工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今年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围绕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稳字当头、提质增效,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眼下,我省不仅建立健全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推进防返贫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小康之路更加宽广,还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以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此背景下,为充分展示我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前行中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本报特策划推出《乡村振兴·小康圆梦》专栏,组织记者走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区(乡镇)、村,报道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好经验;围绕我省构建的“特”“优”战略产业体系,挖掘并推出具有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好典型;聚焦我省特色转型、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四项重点任务,讲述逐梦前行中担当作为、落地见效的好故事。

从今日起,本报陆续刊发记者采写的这方面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6月13日,永济市虞乡镇永安村村民温耀生站在田埂上,揪下一头麦穗放在掌心轻轻揉搓,看着掌心中饱满的麦粒,高兴地说:“麦子长得不错,一亩大概有600公斤的产量,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像温耀生一样,许多产麦区的农民都为今年的好收成感到高兴。夏粮又丰产,只是我省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集聚强大合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好一派农业高质高效的新气象

6月6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岳壁村的旱地小麦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经专家组测定,示范田亩产达579.9公斤,创造了面积3亩以上连片种植旱地小麦的我省高产纪录。  机收减损促增产,颗粒归仓保粮安。截至6月14日,运城、临汾、晋城等小麦产区累计收获小麦483.55万亩,累计复播玉米231.93万亩。“三夏”期间,全省预计投入30多万台农机具,机收率达到98%以上、机复播率达到99%。

搭平台、强机制,我省现代农业驶入高质高效“快车道”。在万荣,种地的活儿大都被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早已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  “截至目前,我县共培育发展各类农业托管服务组织58家,实施完成托管服务面积16万亩,涉及148个村、1.6万农户,助推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万荣县副县长姚东杰说。

今年,我省农业农村系统聚力实现农民增收、群众致富目标,在链主企业培育、专家团队服务、拳头产品打造、优势品牌创建上,制定了落地见效的实施方案,分类推进肉制品、乳品、果品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饮品、主食糕品、中医药品新兴特色产业和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未来高新产业集群建设。  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重构重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更多农业科技资源进入国家创新布局。实施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等十大工程,推广旱作农业技术40项、优良品种125个。

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目前,我省培育链主骨干企业164家,创建60个省级产业园、12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十大农产品加工集群势头正旺,为农民过上幸福生活提供了规模化产业支撑。

绘一幅农村宜居宜业的新画卷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像一个‘大公园’,一点也不比城里差!”阳泉市义井镇小河村村民石久宏说。  仲夏时节,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周边的村舍错落有致,小河流水潺潺,宛若一幅美丽图画映入记者眼帘。据了解,近年来,该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旅游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就业增收。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向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多家农家乐、民宿、小吃店,村里的人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另外,村里开办的逸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为村民提供了近30个工作岗位。”  小河村是我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今年,省委1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乡村建设要稳步伐提水平,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编制出台《山西省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将立足村庄现有基础,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求好不求快,不搞大拆大建,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晋风晋韵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继续抓好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十件实事”。全省将新改建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900公里,新改建600个以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280万亩,推进数字乡村提档升级,实现全省乡镇5G网络基本覆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重点巩固“六乱”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五大行动。力争新开工建设60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2%,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一大批晋风晋韵的美丽乡村,描绘出一幅农村宜居宜业的时代新画卷。

开辟农民增收新天地

芒种过后,在应县南河种镇西崔庄村的云朵玫瑰种植基地,微风拂过,花香扑鼻。村民们正在花丛中采摘玫瑰花瓣,这些花瓣经过低温烘干后,将统一销往外地。  “我家4亩多地全流转给基地,每年不仅有租金收入,自己还能在基地打工,每天收入100多元钱。”6月12日,该村村民鲍宏兰高兴地说。

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悦说:“下一步,基地要增加旅游元素,打造一个集采摘、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田园旅游观光综合体,将免费为村民提供种子和技术培训,吸纳更多村民种植玫瑰。同时,上马深加工生产线,提高玫瑰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记者了解到,今年省级安排到脱贫县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5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着眼“稳规模、强技能、提质量”,让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人数总规模达到95万人以上,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我省农业农村系统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日前,由中行山西省分行牵头发行的我省首单乡村振兴债券落地,债券规模10亿元,已于6月10日到账。本期债券中有3.04亿元资金用于我省乡村振兴领域……  近年来,我省持续在“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上提质增效,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更多劳动者都能学到一技之长。完善了23个高素质农民技能评价规范,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各类高素质农民54万人次,涵盖全省农民合作社9.6万家、家庭农场6.3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00余家。这些经营主体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促进了我省特优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民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我省强化政策惠农引导,推动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安排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资金88亿余元,一卡通直接到户。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在36个县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和有机旱作基地300余万亩。全力争取金融支持,向706户“新主体”发放贷款2.15亿元。推动开展大豆种植保险,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险。  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0元,增长5.6%,超过全国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1元,增长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