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头条

民生答卷暖民心

——我市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2022年08月06日 10:00:07 编辑:

□ 本报记者 王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不断加大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民生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80%左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如今,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特殊人群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美丽幸福吕梁的底气更足、质量更高。

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承载着吕梁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担当,肩负着吕梁人民的重托。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改革,有效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择校热”“大班额”“负担重”问题。

去年秋季,我市引进黄冈中学合作开办的吕梁一中,迎来了第一批学生508人。一流的硬件设施再加上强大的师资队伍,学校受到了众多考生的青睐,招生分数线在当年就位列第一档。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实践,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管理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吕梁一中的建成投运,有效缓解了市区优质公办高中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吕梁三中、五中和黄冈中学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贺昌中学正式引进北京紫荆花开教育集团管理团队……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对外交流等办学模式正成为吕梁全方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办好优质学校的同时,我市确定“重点建设学校”,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新高地。全市确定了19所“重点建设高中”,制定了贺昌中学整体搬迁方案。在吕梁二中、孝义五中、汾阳二中、汾阳四中、临县高级中学等学校开展试点,打造一批艺体类特色高中。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省政府正式批复,今年秋季正式投用。吕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缓解市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入学压力,市、区两级政府协同发力,不断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保障学位供给。先后兴办、改建了一批初中、小学,市直中职学校腾退空间优先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市区学位紧张的现状得到根本扭转。在招生管理方面,2018年,离石区义务教育入学招生信息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全区公办、民办学校统一时间、同一平台、同步招生,并将民办学校的摇号比例从2018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100%,尽最大能力满足了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学前教育一直是吕梁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市提出学前教育公办率和普惠率要逐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公办率到2025年达到70%,普惠率到2025年达到90%。根据实际,今年全市将新建公办幼儿园13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同时将进一步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有序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作。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每年评估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给予财政补助。一系列举措,为适龄幼儿接受优质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使我市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3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建设评估验收,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大力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大踏步迈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有效提升。

2021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遵循“可持续、可复制”“患者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的改革目标,把深化医改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我市13县(市、区)医疗集团按照“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的管理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由省级医院和县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组成的“医联体”,进一步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通过建立重点专科对口扶持、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业务指导和远程会诊机制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需求。

2022年6月21日,全市人民翘首期盼的市医疗卫生园区正式揭牌。这是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标志着吕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吕梁市医疗卫生园区概算投资近22亿元、床位规模1700张、日门诊量4000人次。园区自2016年奠基以来,经过六年施工建设、一年集中攻坚,目前一期工程完工,陆续启动运营,集聚了市人民医院、疾控中心、中心血站、急救中心四家单位,构建了集医疗教学、急救网络、健康管理、疾病预防、高端康复五位一体的智慧医疗综合体。

医疗卫生园区建成后,市疾控中心由原面积约6900平方米,增加到2万平方米左右,智能化疫苗冷库和华北地区一流的PCR实验室,使新建的疾控中心硬件设施和信息化功能等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卫生检验检测能力、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公共卫生科学研究能力均大幅提升。市120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使用面积达790平方米,将成为兼具急救指挥、院前急救和转运病人为一体的综合急救中心,未来将实现紧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应急值守、日常监管、视频会商、资源管理、应急评价、在线培训、模拟演练等信息化管理,无论是硬件和软件在全省皆属领先。

医疗卫生园区建成后,不仅补齐了我市医疗卫生设施设备落后的短板,完善了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值得期待的是,市人民医院等四家单位早已蓄势待发,通过招聘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加强学科建设、狠抓技术进步、夯实内涵质量、提升服务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努力使全市医疗健康“软实力”与新医院、新设备“并驾齐驱”。

在全力将医疗卫生园区打造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行业标杆的同时,今年我市还将抓好市传染病医院、孝义市中心医院、离石区中医院等项目建设,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实施“智慧医疗+5G协同诊疗”项目,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医疗保障能力。

社会保障坚实可靠

生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希望。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着力做实社会保障这一民生工程,全市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特殊人群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贫困户返贫是民生大事。我市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与救助体系,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出台了相关文件,扩大了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持续跟踪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状态,常态监测不留死角、动态帮扶不留空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脱贫户除给予发放最低保障金、安置部分脱贫户在乡村公益岗位就业兜底保障外,还利用吕梁山护工等产业项目,多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让群众的生活得到保障。2021年1月起,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年7140元;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年5093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400元。全年惠及困难群众18万人,支出资金11亿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全市认真落实国家、省稳就业政策举措,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全力开展领券、培训、发证工作。组织申报企业、技工院校、社会评定共49家机构进行职业技能认定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共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31679人,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就业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我市还确定了195个重点社区(村),对其中的失业、就业困难、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帮扶对象实施“一对一”就业服务和援助,有效保证了就业稳定,各项创业就业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今年,我市还在继续开展全民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全年将完成培训3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费代缴。建成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成500户特殊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今后,我市还将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推进共建共享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书写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