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往事

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

从西北军工走出的国防功臣刘柏罗

2022年11月26日 11:38:30 编辑:蔡晓霞

在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本1948年4月晋绥军区工业部编印的小册子《半数必中界的求法》,这本由刘柏罗的儿子刘大地先生捐赠的重要革命文物,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刘大地父亲刘柏罗与母亲吴路青在西北军工并肩作战的难忘岁月。

对党忠诚的军工元老

刘柏罗原名刘铧锋,1917年11月7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一个职员家庭。1934年8月考入张学良在北平专为流亡学生办的东北中学。1937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洪洞八路军军政干校随校学员、陕北安塞机械厂技术管理员、中央军委军工局技术员、西北兵工部设计科科长、工程师。1947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后勤部工业部一厂、九厂厂长、1949年西北军区后勤部兵工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解放前军工生涯中参与和主持完成了许多科学研究、产品制造和企业管理创新。所著《半数必中界的求法》,提供了根据弹着点的散布情况反推弹道曲线的一种快捷方法,突破了精确火炮射击的高难度技术,这个小册子在当时发给了战斗部队,起到了迅速使用缴获的敌人炮弹准确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刘柏罗在钢铁、冶金、电影电视工业、国防科委等多个部门任职。他参与的“我国核武器大气层核试验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项目荣获1988年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荣获兵器工业特殊荣誉奖章、证书。1999年撰写出版《从手榴弹到原子弹》一书,描述了军工发展史和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我国军工事业发展的辉煌画卷。2004年7月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

西北军工的著名技师

1938年1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工人制造品展览会号召:“过去抗战部分失败,我们的国防工业不如敌人,也是一个原因,将来要最后战胜敌人,一定要发展国防工业”。三个月后,中央军委成立了军工局,刘柏罗任军工局技术员。刘柏罗在工农业展览会上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赞扬,对他说:“你在茶坊(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工作,大有前途。”

刘柏罗认清了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实现改变旧中国、实现民族解放的目标。当年外有日本侵略者,内有国民党反共势力进攻和封锁,遵照毛主席“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的号召,1938年开始,刘柏罗在陕北、晋绥抗日根据地参与或主持了新建步枪厂、火炸药厂、子弹厂、手榴弹厂的工作。这一时期他开展了大量创造性的设计、研制活动,研制多种机器设备和仪器,设计水面爆炸迫击炮弹引信,研制成“落尺式炮弹初速测定仪”,用这个仪器测量炮弹发射的初速度,还有活塞式炮膛压力仪等,完成了小蒸汽发电机设计与制造工作;设计了煤气发生器,为改装成使用煤气的汽油机提供燃料并发电。刘柏罗与战友们在火炸药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硝酸等化工原料,没有良好的通风装置,很多工人的肺受到很大的损伤,有些还牺牲了生命。

刘柏罗和女技师吴路青在工作中互相帮助与促进,完成了一个个工作成果,也激发出了他们的爱情。他们把革命、工作、科研和爱情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于1946年结婚,从此他们更加互相支持与协助,不断为革命做出新的贡献。他们研究了火炮系统理论,建设各种军工产品加工生产线(工厂),在边区建成4座现代炼铁小高炉和28 个各类型的工厂。他们还为新华广播电台建发电站等工程建设服务,为延长石油公司制造打井机、采油机和炼油等各种设施,研制了防伪纸币、先进农用设备等。

1947年刘柏罗在晋绥的临县招贤镇主持建设晋绥一吨炼铁小高炉,他的夫人吴路青是工程建设主要参与者,是第一位中国妇女参加现代炼铁工程炉料配方设计、建设与生产的人。点火时围聚了很多老乡驻足观看,出铁后老百姓称她是“八路军炼铁女神仙”。吴路青还创造了桐油炸手榴弹木柄工艺——解决手榴弹防潮、减重的一项工艺技术,研制了丙酮生产设备和工艺,军工局为她记了功。七十年代初,她在冶金部担任军工办副主任,为提高飞机用材质量,总结抓质量经验,在周总理主持的会议上提出“第一把手抓质量”的理念,当场得到周总理的赞赏,之后扩展到全国层面的讨论。

“两弹一星”的重要功臣

1962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刘柏罗在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委员的中央专委领导下,直接参加了研制“两弹一星”的组织协调工作。原国防工委办生产局副局长怀国模在《从手榴弹到原子弹》一书的读后感中这样评价刘柏罗,“他模范地执行周恩来总理对从事尖端事业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学计划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的要求和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的工作作风,从这个思想高度来做好专委办公室的工作。凡是要提交专委讨论的问题。他都在会前认真组织大家讨论,提出建议,供专委决策。凡要求有关部门要办的事,他都坚持事先与有关部门商量取得一致的认识,不搞会上‘突然袭击’。正因为事先有了调查研究和协商,使专委会决策的问题都能符合实际,并能很好地执行。这也是保证两弹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这种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

刘柏罗的一生是伴随党和国家高科技发展的一生。刘柏罗去世后,许多领导和同事都表达对他的怀念。原国防工办生产局副局长怀国模这样评价,“柏罗同志在从延安兵工厂到钢铁工业、专委办公室、电影电视工业不同领域的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表现出他热爱党的事业,勇于奉献,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作风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的革命斗志,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为他撰写题词“军工事业的元老,国防尖端的功臣”,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还亲自到场参加刘柏罗遗体告别仪式。

本稿件文、图均由山西吕梁山革命博物馆高宇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