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进驻后甘泉村

□ 王永卫

2023年03月08日 11:21:59 编辑:

编 者 按

吕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原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是阻敌西进、保卫党中央的前沿阵地。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党的诸多大的事件均与吕梁密切相关,革命历史底蕴深厚。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吕梁革命老区人民“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

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在吕梁临县后甘泉村研究完成了后甘泉宪法草案、土地法大纲草案、《惩处战争罪犯条例》《人民法庭组织条例》《县(等于县的市)村(或乡)市人民政权组织条例》等法律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对《民法》《民诉法》《劳动法》《刑法稿》《选举条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组织条例草案》等法律和条例及新民主主义的法律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必要的立法准备。特别是宪法草案的研究起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多年以来英勇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在我国法律建设长河中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进驻后甘泉村后屡遭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但他们从不畏惧,仍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工作,用共产党人的信仰,写就了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为建国后立法奠定了基础。

他们是党的伟大事业与早期法律制度的重要“力行者”,是人民法制事业的创始人、是法律战线上有杰出建树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他们制定的法律、条例等制度,饱含历史和时代价值,为新中国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他们是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开拓者,为新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毛主席眼中的 “红色法律专家”“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

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学习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质和顽强精神,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激发爱国、爱党、爱吕梁的热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奋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国民党军出兵延安 中法委撤到后甘泉

1947年3月,中共中央面对国民党34个旅25万人的重点进攻,决定主动撤出延安,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3200多人(最多时5500多人),进驻山西临县湫水河沿岸的40多个村庄。3月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将中央机关分为前委、工委两部分,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方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代表党中央)率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负责党中央委托的工作。4月11日,党中央又决定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从此,中央一分为三,后委在吕梁临县驻扎一年之久。

中央后委领导机构

中央后委包括军委总参谋部一、二、三局一部分;中央机要处、秘书处与中央办公厅;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中央城工部、情报部、军委总卫生部、外事组、交际处、中央妇委、工会、供给部、行政处、医院、幼儿园、托儿所等。

书记:叶剑英 后方支队司令:杨尚昆 常委: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后到中央工委) 委员:李涛、戴镜元、王诤、帅孟奇 秘书长:杨尚昆(兼)。

机关驻地分布

按照中共中央1947年4月11日电报指示,叶剑英、杨尚昆立即部署工作,对转移到黄河东岸的中央机关、军委机关及人员作出安排。决定以三交镇为中心, 取15里半径,配置在圆周以内。因此后委机关就驻扎在临县湫水河沿岸的 13个乡镇40多个村庄。其中:叶剑英、 杨尚昆住双塔村;谢觉哉、王明、陈瑾昆等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成员住后甘泉村;李维汉住义圪垛村;李克农住刘王沟村;作战部、外事组、特会室驻双塔村;卫生部、三交门诊部驻三交西坡;社会部驻刘王沟;托儿所驻枣洼沟;新华社机关驻前、后月镜村;中央警卫团驻歧道村等。

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转移到后甘泉村的历史记载

1、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王明传》

1947年4月,王明带着家属和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的同志们,通过吴堡县的军渡过黄河,经柳林村来到山西临县后甘泉村,委员会设在后甘泉村的一座小楼里,楼下是办公室和陈瑾昆的住房,楼上是谢觉哉和王明的住房。

2、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

……留在晋西北的中央和军委机关人员有3000人。单位十分庞杂,包括军委作战部一局、二局和三局的一部分,他们主要是搞电台、密码和报务的;中央机要处、秘书处与中央办公厅合在一起;法律委员会、中央城工部、情报部、军委总卫生部、外事组、交际处、中央妇委、工会,还有烈士家属、交际处的客人,军委蓝家坪托儿所的娃娃和婆姨们;供给部、行政处留下一批人,专门担任供给和运输。

这些单位,绝大部分住在山西临县三交镇的3个行政村和12个自然村。只有法律委员会的王明、吴玉章、谢觉哉和陈瑾昆等驻在后甘泉,那是三交镇和贺龙司令部所在的兴县之间一个比较大的村子;还有,康生率领的中央土改工作团临时在那里,工作结束后就要到中央工委去。临县后甘泉的这两个单位,我们只是联系,他们的供应全由晋西北负责。

3、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谢觉哉日记》下卷 1072~1080 页:

三月七日 晴

上午十二时由杨家岭坐架窝出发,同行有陈瑾昆夫妇子女、杨绍萱、王老、吴老、赵大姐、谷雨、许文煊等架窝七乘,老幼男女三十余人,正出发时渝宁撤退飞机到。两种交通工具—飞机、架窝对照,正反映我国极端新旧杂糅的社会情形。行三十里宿李家渠。五年前过此,开始建筑,现有一条长街了。

三月八日 晴

早八时半出发,走五十里,宿甘谷驿。

三月九日 晴

早八时四十分出发,在雁门关遇黄静波同志,自吕梁回。此是一山隘,俗称雁门关,过去常有土匪劫人,现已成了坦途。行六十里宿禹居,实际恐有七十里。

王老上山时摔一跤,吴老也摔了,他俩共一架窝。又无勤务抬扶,吴老勉强能走,让架窝王老独坐。

三月十日 晴

早八时出发,行五十里,至郭家塔有兵站分站,站长李先耀,四川人,作兵站工作已五年,初抵站有蒋机 盘旋打机枪,幸未被发觉。

我们一行沿途皆由兵站招待,老幼则由自己添置一点食物。

三月十一日 晴

早七时由郭家塔出发,路上闻扔炸弹声,午后二时抵清涧城知炸弹落在城外,昨天这里也被投弹,均未伤人,今天行五十里。

王世英县长问,正在向地主清算,地主老窑可否征购? 要了三名警队护送。

三月十二日 晴

早二时多出发,颇冷。我和飘飘卷在架窝被里,行七十里,九时半抵石嘴驿。三九年曾过此,市集仍是老样,地点太僻了罢。

三月十三日 晴

早五时出发,路遇霍仲年议员。自吕梁返,午后二时抵绥德,住龙湾兵站。张、李、何、曹昨天到此。

三月十四日休息。龙湾有龙泉,石岩下清泉一股,高桂滋于此塑石龙,泉由龙口出,下作游泳池,已坏。泉前有龙泉小学,原庙,课桌很矮,学生席地坐。石壁屋壁题咏很多,皆高及其帮闲所为。找不到古碑,只屋梁有“乾隆五十二年 知绥州某某督工”及“道光二十二年知绥州某某重建” 字样,又石壁有道光二十四年七里三川助缘碑记。

下午进城看安文钦、莫钧涛等。文钦说:“这次事件(指农民向安斗争)我很对不起政府,对不起朋友,我想,我为甚要做财产的奴隶? 现在想通了,我把田产房产都献出,只要自己能生活就够。许是事实逼得不能不觉悟罢。应斗的必斗;宜优礼还照常优礼。两不相妨好了。”

三月十五日 晴

徐老一行,自杨家岭同日出发,至此我们先行。徐尚留此一日。

定国(谢觉哉夫人)架窝的骡子一头不能走,我改乘马,让定国与小孩坐窝。晨六时半走,安老着人送路菜至。

骑马比坐架窝舒服,十二时到义合镇,沿途居民颇稠,又合在山沟,石板铺街颇整洁,生意不旺,与文煊上城楼,有万历十七年碑,知明始建镇,碑文有“丹崖翠岭”字,是真的,翠则未也。西城楼有完小校舍,尚佳,只石磴太陡。

三月十六日 晴

早七时骑行,行山沟,岗峦起伏无际,六十里至张家堰。有修梯田的,掘埝、掘水窖、拍畔的颇多,耕作比延安进步。

三月十七日 晴

昨晚牛进乐同志去宋家川,午夜来信要我们十二时出发,四时左右渡河。急忙收拾,走至渡口刚天明,河水落槽无浪,几橹就过去了。问居民河水涨时其广也不过一箭。这里看不到“黄河大合唱”上的场面。绍萱同志说,黄河的咆哮,要在龙门以下。

晋绥有人在等渡接,说住的地点改了,张、李等已至柳林。

蒋机又来了,似在那里丢了弹,传永定桥被炸,但一弹没有中。

三月十八日 晴

晨四时出发,经孟门至碛口,途中两次遇蒋机,幸没被发现,在我们的后方投了弹。碛口市街依石岩,窑房坚固,商业似平常。决定在此休息一天。

三月十九日 晴

晨有蒋机经过。

此地女孩均能纺织,甚勤,只工具落后。用梆子浸烂与黑豆磨作肥料,一亩能打五六斗粮。(二十六、七斤一斗)

午后四时多乘大车五辆出发,有风,石子路颠甚,至午后十一时,向民家借宿,才走二十里。陈老说:这样走,比遇蒋机还险。

阎树青牵我马涉水过,裤履全湿。

三月二十日 晴

晨起即走,三十里至三交。彭则放同志在此接待。致贺电说我们已至此。

三月二十一日 晴

接杜世兴信说为我等布置住处,在临县后甘泉,并派大车六辆来接,旋接贺复电,内容亦同。三交西街口新建烈士门,纪念围挤三交敌人而牺牲的烈士,共一百五十八名,敌占三交二年又八个月,终被迫撤去。

三月二十二日 晴

坐牛车循汽车路至后甘泉,甚平适,居处布置很好,

十六天旅行,遂告结束。

几首打油诗

一行七辆架窝抬,工具诚然落后哉。

十二天行五百里,花钱买得体疲来。

上坡下坡不能坐,上窝下窝也很难。

偏是蒋机追不上,天天背后听投弹。

石子川中走板车,横过二十二条河。

女人欲吐娃怕坠,歪斜颇似扭秧歌。

一轮一只老爷牛,王冕娱亲驾板车。

平路缓行风日好,今天算是最舒徐。

四月七日 晴

后甘泉,甘泉的后沟,离城五里多,甘泉出在村下,清而微温,入冬不冰,农民引水架水磨三、四处,引水溉沟旁平地,耕作甚细致。村多榆树、水桐树,有大至径尺四五寸的,有高数丈的松,榆尚未发芽,枯干丛中矗立数株青葱的松树,令人盘桓其下不忍去。

后甘泉村有庆庙,庙壁画有古意,碑载济渎神庙,创始于正统九年,最后一次修复为光绪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