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武林传奇(下)
□ 梁大智
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成为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文水是全国武术之乡,历史上,文水武林界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南街有位贾茂元
南街潘家巷有位传奇人物贾茂元(1882-1954),他自幼习武,力大无穷,武艺精湛善使三节鞭,民国时曾任文水县松林警察局巡警,分管文水东半县治安。当时在晋中平川一带匪徒盛行,时有土匪打家劫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土匪头子凶狠狡诈,武装贩毒,作恶多端,危害一方,平川几县政府曾多次悬赏捉拿无果。
一日侦察得知,这群土匪在高车村附近寺庙藏匿。当晚,县府派贾茂元率队前往藏匿点捉拿土匪。土匪封闭庙门,不得进去。只见贾茂元飞檐走壁,上了庙墙,双手两把驳壳枪左右开弓。土匪头子也有武功,在庙内一番激战,将土匪头子击毙。山西省府给他颁发了立功勋章一枚,并在其潘家巷四合宅院大门上悬挂“急公好义”大匾。贾茂元侠义心肠,性格直爽,做事雷厉风行,当地乡亲一度把突降的倾盆大雨称为“贾茂元雨”,有时人们会喊:“一点三铁瓢的贾茂元雨来了!”
武师吓退众强盗
上河头有座三进制四合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每进院均为各三间,倒座南房连大门五间,这里的主人就是武举人李节。他家的西面隔一院是座当铺院。
李节经常在院子里练拳、举石锁、挥大刀。他一手可举起几十公斤的石锁,他的大刀据说有120斤重。这天,李节正在院里练拳,突然听到街上有嘈杂的声音,原来是一伙明火执仗的强盗爬当铺院的墙。李节提起弓箭飞步上房,对准强盗就是一箭,一个强盗应声倒下,连发几箭,强盗倒成一片。随后,连滚带爬逃之夭夭。一次,在邻村看戏,开戏前“打通”锣鼓一响,戏场后一辆马车受惊,直接冲向看戏的人群,只见李节一个箭步,双手将车后盘抓住,稳稳地拖住了飞奔的马车,避免了一场惨祸的发生。李节毫发无损,只是一双崭新而结实的鞋离帮了。
武午村在宁夏银川做生意的梁恒超赶着几头毛驴回到家乡,每头毛驴驮着两个筐,框里都是银元宝。一路的奔波,也许怕引起强盗的注意,回村后便请了著名拳师梁恒心看家护院。梁恒心小名广则,村里人都叫他广师,广师的师傅是左家拳的传人。果然,有人趁夜晚扛着梯子要翻墙头,广师大喝一声,一个亮相,吓得强盗扔下梯子早跑得无影无踪了。
樊占魁功夫传奇
樊占魁自幼习武,拜武良韩大中为师,练袁氏长拳,成了韩大中的得意门生。后在樊家庄老爷庙开办武馆,徒弟遍布本县及祁县、太谷一带300多人,村里有赵武、双仕选、李吉科等武艺高手。一次,樊占魁在开栅看戏,开栅武术高手八师父想看看樊占魁的功夫,组织三十多名青壮年围攻樊占魁。樊占魁不慌不忙,一个人东打西挡,冲出了重重包围圈。民国七年(1918)文水县知事续思文招聘樊占魁为县卫队队长,民国十一年(1922)随续知事至交城县任巡官,民国十四年(1925)奉命查禁烟毒,在太谷智捉官军某连长贩卖金丹毒品,同犯全部落网,屡破大案。之后,被省府委任十县巡查委员。
樊占魁的大儿子樊建业毕业于太原农业专业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去日本留学。民国三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被日驱逐回国,日伪政府高薪请樊建业为他们工作,被严词拒绝,他还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事。樊建业之子从汾阳中学出来先后在贺龙中学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樊占魁的二儿子樊二牛民国二十八年(1939)参加了抗敌决死纵队,民国三十二年(1943)在宜儿村征粮时被日伪抓捕后牺牲。三儿子樊建德民国二十六年(1937)参加了文水游击队当卫生员;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编为暂1师36团司药;后在晋绥西分区司令部当医生。
抗日战场显身手
抗日战争时期,大城南村里有位抗日积极分子王三儿,练有武功,身手敏捷,走路如飞,经常为八路军办事。文倚村有个姓郁的日军翻译官无恶不作,一天,八路军得知郁翻译官要娶小老婆,便安排王三儿见机行事,有机会的话就除掉这个汉奸。王三儿披了条麻袋,假装成要饭的去了婚礼现场,一伙日军和汉奸正在饮酒作乐。王三儿看见厨房桌子上有把菜刀,慢慢向厨房靠近,只见他突然飞一般拿起菜刀跑到正房揪住翻译官的头发按倒在门坎上,一刀杀死了翻译官然后飞快地跑了出来。一群愣在那里的日军和汉奸措手不及,等反应过来王三儿已经跑出了村庄,枪声这才响了起来。
南峪口村里秦洪明人称烧疤五,是左家拳传人张高生的徒弟,他武功高强,力大如牛,一手按住骡子的背就能把骡子按倒。一次被日军围在院子里,几十杆枪都对准了他,他对翻译官说,不必动手了,我到家里穿件衣服跟你们走,翻译官跟鬼子商量了一下同意了。秦洪明回家披了件衣服,手中拿了一根白蜡杆,刚一出门眨眼的功夫白蜡杆一点地,人已经飞上房顶从邻家院里跑出去了,等鬼子醒悟过来开了枪,人早已无影无踪了。
抗日战争期间,文水县涌现出“抗日英雄四大牛”,他们是西城村的闫四牛、西庄村的安五牛、东旧城村的张石牛、西石侯村的武三牛。闫四牛,民国六年(1917)出生在文水县西城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自幼随其父学武功,行动敏捷力气过人还懂拳术。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本侵略者侵占文水交城一带,他便毅然参加革命,成为我方秘密交通员、武工队员、抗日村长,经常活动于交文两县,送情报、摸岗哨、锄汉奸、打据点。由于工作出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领导西城青年抗日积极分子参加“百团大战”,配合八路军、游击队炸桥梁拔据点刨铁路打增援;配合八路军夜袭信贤据点、西社抢粮、镇压伪村长王宪卿等战斗。敌人对闫四牛等抗日干部恨得要命,更把西城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天,日军派大汉奸宋子英、孟玉林及徐沟的两名土匪来西城村要抓捕闫四牛。他们横冲直撞,到了闫四牛家,把其母亲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逼她交出闫四牛。后来他们干脆住了下来,声言非抓住闫四牛不可。民兵得知此事后随即报告了正在西城做工作的贾石亭区长。贾区长笑着对闫四牛及周围的人说:“好嘛,咱们就关住庙门啃骨头,看谁吃掉谁!”随即作了安排:让村公所公人领这四名汉奸到村公所说要设酒宴请他们;贾区长自己扮作端菜的,王效贤小名成成扮成筛酒的,村公所人高猪儿装扮成倒茶水的,区警卫员扮作打杂的。乘这四个家伙喝得乐不可支酩酊大醉之时,贾区长的手枪顶住了宋子英的背心,闫四牛也吸着纸烟悠闲地进来:“你们不是要捉拿我闫四牛吗?我来了!”大家一齐动手缴了他们的枪,绑了个结实。经研究,认为这几个汉奸不属于争取教育的对象,遂把这四个匪特绑到西营堰口枪决镇压了。这一行动镇住周边的敌人,他们再也不敢轻易来西城村活动了。
战场上的武林人
“桑村营的疤耿林,打起仗来不要命。”游击队员耿林在这一带非常有名,他会武功,打仗很勇敢。一次,被阎军特警队包围在家中,他掏出枪来就要往外冲,妻子望着炕上的儿子说:“你还是藏起来吧,他们人多怕冲不出去,我和儿子不能没有你。”于是耿林躲藏在被阁里。谁知一个阎军一刺刀扎在被阁里,血流了出来,耿林被抓到县城特警队。村里耿瑞到周围邻村联名签字往出保人,先后取得了大城南、宜儿、武午、沟口、堡子、龙泉、私评以及桑村营八个村的联名,据说特警队也答应放人了,结果有个人说:“你们还敢把耿林放了?他出去后你们的家里就不用安宁了。”夜晚,耿林被从东南城墙上推了下来,脸颊上还有弹孔。村里人把他抬回来,埋在了村东。
杭城村武工队中的“四只虎”非常有名,他们武艺高超,作战勇敢,神出鬼没。四人的化名都是姓王,周子明化名王龙,高三亲化名王虎,董獒狗化名王豹,游扣虎化名王彪。一次,他们正在开会,阎军包围了这座院子,只见董獒狗扔出两颗手榴弹,他们很快从穿心院往南跑出了村,淹没在青纱帐中。
文水拳种主要以长拳为主,包括华拳、花拳、红拳、查拳、炮拳、六合掌等门类;还有通臂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弹腿、绵掌在文水长拳中盛行,文水县凡练长拳者均练弹腿和绵掌。弹腿有两种,一种是十路弹腿,始创于宋代山东临清龙潭寺,原叫潭腿,后更名为弹腿。二是十二路弹腿,是少林和尚在十路弹腿基础上又加了两路而成。左家拳所传为十路弹腿,以腿功见长,左二把被称为“弹腿镖师”。绵掌亦叫子母绵掌,大体分为虎步绵掌与马势绵掌两种。左家拳绵掌为虎步绵掌,连绵不断,攻击力强是其特点,故有绵掌是文水看家拳之说。文水的习武风尚造就了优良的武术文化资源,全国“武术之乡”这张名片,必将为女皇故里、英雄家乡增添新的靓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