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太虚幻境素材取自汾阳天宁寺
□ 吕世宏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梦中游览了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曹雪芹设计的贾府人物灵魂归宿之地,为了教育贾宝玉让他醒悟,太虚幻境仙女们还演唱了《红楼梦十二曲》预言贾府覆亡,这是小说得名红楼梦之本。
关于太虚幻境创作素材,红学界有周穆王“神游之境”改编说,有泰山阴司改编说,还有古代小说改编说等等,但似乎都很勉强,并没有与《红楼梦》文献文本照应。笔者根据文本分析,实际上太虚幻境是一处佛教建筑,第116回贾宝玉第二次来到太虚幻境,小说对太虚幻境建筑结构再一次展示“过了那牌楼……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横书四个大字道【福善祸淫】。又有一副对子大书云: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乃是一溜配殿,各处都有匾额……见那殿宇巍峨,绝非大观园景象。便立住脚,抬头看那匾额上写道【引觉情痴】,两边写的对联道: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这里太虚幻境有牌坊、宫门、配殿、殿宇(大殿),显然,太虚幻境就是一处庙宇,只有庙宇才会有配殿。故可知太虚幻境素材来自一处庙宇。
《红楼梦》太虚幻境的地理位置是有文字显示的,第1回一僧一道离开苏州去太虚幻境,明确途经地点是洛阳北邙山,既然苏州在洛阳之东南,那么太虚幻境必在洛阳之西北,北邙山北渡黄河即到山西,毫无疑问太虚幻境必在山西某地。同北上贾府途经洛阳、运城关羽墓一样,都能说明贾府在洛阳之北。三劫后北邙山前往太虚幻境去销号,说明所谓太虚幻境就是末世之后的灵魂世界即色空世界。
《红楼梦》太虚幻境的色空思想与明代汾州文学家孔天胤《翠虚亭》思想一脉相承。孔天胤梦见天帝封他为翠虚亭长,于是在兰雪园中起建一亭并作《翠虚亭记》曰“邈彼太虚,纯是翠气,不知虚涵翠耶?翠涵虚耶?殆竺乾氏(佛徒)所谓色、空之不相离而泯于一者也。”又说“形神俱妙者太虚,辽阔而无阂(无妨碍)而希夷(无形)”。这些是《红楼梦》太虚幻境思想的创作素材。孔天胤解释翠虚梦境,来自“之从意衍,之于太虚”,“意衍”是《红楼梦》“意淫”之来源。《红楼梦》最后空空道人和渺渺大士“北邙山会合,前往太虚幻境销号”是人亡之后注销户籍之象征,也暗喻太虚幻境就是贾府地域,正是贾府所在城市。第16回脂砚斋批示大观园即“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点名太虚幻境与大观园的互为灯影,大观园为色,太虚幻境为空。
汾阳市东关天宁寺后院原来有一高楼叫万佛阁,登临可俯瞰汾阳城全景,嘉靖四十五年冀南道巡按浙江宋岳题挂匾额曰“太虚胜览”。归隐汾州的原河南布政使孔天胤赞美万佛阁“轮焉奂焉之兼美也”,“兼美”一词也被用于《红楼梦》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妹妹秦可卿之大名。这些信息说明,存在曹雪芹参观过天宁寺并获得启发创作太虚幻境的可能性。
首先,太虚幻境就是佛家胜地。《红楼梦》第116回说“太虚幻境即真如福地”,真如是佛教用语,真如福地可以指佛寺,故太虚幻境与天宁寺的太虚胜览无论词汇还是意境都是一致的。第五回太虚幻境中四名仙姑分别是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这是四大菩萨,文殊表智慧、普贤表行践、观音表慈悲、地藏表愿力。而《警幻仙姑赋》表明所谓警幻仙姑就是佛寺里的壁画飞天女神。所谓太虚,实即尘外,是离恨天,是灌愁海,没有喜怒哀乐的世界。灌溉愁心即安慰愁心,也就是忘情水。汾州宋巡按题天宁寺时,孔天胤作《万佛阁记》,足见心境相通。太虚胜览,实即尘外观尘之潇洒。从色空境界看,太虚幻境即太虚胜览。汾阳灵岩寺有孔天胤书写匾额“灵岩宝境”,而大观园省亲别墅区有“天仙宝境”。《红楼梦》“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体现的色空思想也是佛家思想。
第二,“放春山”寓言牧童遥指处。警幻仙姑自我介绍居住地叫“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所谓放春山,可以解释为放牧之春山,隐牧童镜像,天宁寺名僧北宋汾阳善昭著有十五首《牧童歌》说禅,而遣香洞即迎送香客之地对应万佛阁,故笔者提出放春山遣香洞隐汾阳善昭祖庭天宁寺。其实善昭牧童禅诗深受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影响,牧童所指实即神仙所指。《大金嵩山少林寺崇公禅师》临坐化留偈语“四十年来一梦中,如今撒手作西东。密密不行凡圣路,绵绵独步太虚空”。崇公禅师汾阳人,汾阳太平法兴寺出家,隶属天宁寺管辖,和尚尽管是金代人,然而“太虚空”诗句与《红楼梦》何等相似?也是太虚幻境之素材来源。
第三,景色风物类似。《石头记》第5回描写太虚幻境的周围景色道:“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与天宁寺匾额“太虚胜览”对景。太虚幻境题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116回改写为“假去真来真胜假,无为有处有非无”,这对联应该是一句禅诗,解释了表相与真相之间的差异。天宁寺高僧汾阳善昭号“无德”,汾州大达禅师号“无业”,无业无德其实就是有业有德,哲学上是相通的。《红楼梦》太虚幻境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一景点对景汾州庆成王的西园景点,庆成王花园西园最高的建筑叫“碧海青天”楼,与“孽海情天”颇为照应。警幻仙姑前往荣国府,路经宁国府西贾家祠堂,遇见了宁荣二公的灵魂,说明太虚幻境在宁国府之东,这与天宁寺地处东关位置也是一致的。庆成王碧海青天楼语出李商隐“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嫦娥之望,而脂砚斋题宁国府有“天香楼”,不也是天上美女吗?
第四,都有宋学士题。《红楼梦》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的秦可卿卧室内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实际上秦观没有写过这样的话,曹雪芹化用了元代汾酒广告“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而汾州天宁寺则有浙江人宋巡按学士题额“太虚胜览”。以宋代学士对景宋氏学士。太虚幻境可以解释为觉悟之境,而太虚胜览则是登高凭览的太虚之心,二者同出色空哲学。贾宝玉两次梦入太虚幻境,第五回是对小说人物命运的寓言,第116回是贾府灭亡后的灵魂显示,体现骄奢富贵难以久长。
曹雪芹为写《红楼梦》曾经漫游山西,有《红楼梦》蒲东寺怀古、解州关夫子坟为证,山西绛县有曹雪芹居留绛州数年的民间传说。对比“太虚幻境”与汾州“太虚胜览”,从术语、镜像、文化渊源、景观等诸多方面分析,天宁寺万佛阁应该是太虚幻境原型或者幻境启发地。汾州万家灯火在明代太守心中是“胜览”,而对于逃离故乡的曹雪芹家族则是十足的“幻境”,是骨子里的乡愁。可以说《红楼梦》大观园是曹雪芹幻化出的一所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