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来了名大学生
□ 王俊文
1970年冬月,16岁的我初中刚毕业,入伍来到了空军航空兵某师,1971年6月份业务学习结束后,我被分到五团二中队机械分队当机械员,6月23号下午,我发现杨机械师穿了一件崭新的浅灰色衬衣,对着镜子掠影了一下,正在我感到好奇时,江西老兵聂国兴悄悄对我说,咱们机组今下午要来一名大学生,叫廖焕武,23岁,北京航空大学毕业,湖南岳阳人。杨机械师已吩咐我,叫咱俩将宿舍的空床擦干净,铺上垫子,等候迎接。
下午四时许,只见廖焕武着一身崭新的军装,个头高挑,浓眉大眼,面带微笑,与中队长和团干事一同来到宿舍,我和聂国兴赶忙接过行装,心里感到很是高兴……
时间久了,大家都叫他老廖。
8月份,我中队六架歼五,代表五团参加了广空在桂林机场举行的各类歼击机昼夜打地靶训练,我得了痢疾,住进了场站卫生队,老廖隔三岔五就来看望,向医生了解病情,嘱咐我、安慰我,来时准要带上些水果和书籍什么的,为了使我快乐开心,常有风趣横生的段子出口,使我忍俊不禁,连输液的护士都偷偷笑出声来。
1971年,部队天天着军装开展政治学习。一次与兄弟部队一起集中学习时,老廖上台给大家讲“资本论”,他知识渊博,讲解有方,嗓音圆润,大家听得入神,使我仰佩不已!
1972年10月初,老廖调团里了,任组织干事,赴任那天,大家依依不舍送他到车前,我眼睛湿润了,他拍拍我的肩亲切地说,小王好好干,我会常到基层来的,车开了,我送他的手久久未能放下!
1973年3月初,部队挑选我和三中队的冯小成去河南信阳航校学习,因我右耳是中耳炎没能去成,这件事对我多少有些打击,表现消沉,老廖听中队长说后,专门找到我说,航校一事要正确对待,进航校的只是凤毛麟角,只要好好干,没去航校,也能照样进步!在他的开导教育下,初出茅庐的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丢掉包袱,愉快工作,年底还得到了大队的嘉奖。
1974年6月,机务大队为了均衡技术力量要进行人员调整,经老廖鼎力帮助,使我想调往一中队的愿望如愿以偿。
1977年,我退伍离开部队,被安排在中石化吕梁方山公司工作,至今45年未与老廖见面了,非常的想念,(听说老廖在师政治部副主任的位子上于1986年转业的)对于他的情况我一无所知。前段时间还与涂湘安(曾是我的指导员,现转业在湖南邵阳市检察院,已退休)通电话,他答应帮助联系,我希望与老廖的相会不再是等待!消息明了后,我要去看望我的良师益友!
在老廖身上,你不会看到大学生的清高。他谦逊不傲,平易近人;他与人温暖,真诚帮助;他知识渊博,理事有方;与他相处,你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