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
□ 雷国裕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炎炎夏日,上蒸下煮。唯盼太阳早早落山,一缕清风扑面而来,甚或一场急雨从天而降,洗涤溽热和烦燥。又或,一头扎进空调房,任它时长时短日升日落。再或,饕餮冰镇西瓜冰镇啤酒,贪图一时凉爽快意。总之,消夏方式各有不同。于我而言,读书最能消夏。劳作最能消夏,所谓“心静自然凉”。静者,沉迷其中心无旁骛是矣;凉者,痛快淋漓宠辱不惊是矣。
儿时的暑假,漫长而快乐,既没有学业负担,也没有父母催逼,完全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那时电灯还不普及,夜间往往早些入睡,随着天刚放明,麻雀开始在枝头欢叫的时候,就找个小板凳坐在院中开始翻书。书是借来的,皱皱巴巴,不知被众人翻过多少次。有的字也不认识,但并不影响读书的兴趣,几个假期下来,竟然翻阅了好几个大部头,《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隋唐演义》、《杨家将》等等都是在那个时候看的,好多故事情节至今记忆犹新。读书间隙,伴着丝丝凉意,常常会放眼湛蓝的天空,遥想未来的路该怎样去走,梦想怎样才会实现。
早晨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中午和下午则去割草,喂家里养的兔、羊和猪。印象中,那时的暑假更热,太阳更毒,那些作为饲草的水稗子、狗尾草等,都长在太阳直晒的土塄上。我和伙伴们来到地头,低头、弯腰、挥镰、笼草,不一会就汗如雨下。有时地头的饲草被羊啃过了,还得钻进密不透风的高粱地里,寻找更为丰饶的青草,一圈下来累得腰杆都快要断了。除了汗水湿透衣裳,再就是高粱花儿落满全身,又粘又痒,极不舒坦。还有就是穿插行进中,高粱叶子上抖落的灰尘,伴着汗珠会把脸面上搞得脏兮兮的,一不小心,叶子尖还会划破胳膊。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嬉闹着,不觉疲累。等抱着一捆青草走出高粱地,先找附近的水渠,随便抹一把脸,饮一口水,然后仰面朝天躺在荫凉树下,看辽阔的天空时有鸟儿掠过,听远处的牛羊叫声阵阵,那才叫个凉爽痛快!歇一会,把新割的青草整理一番,装进一种柳编的“笼子”,提上肩头,脑袋也被长长的青草覆盖,然后雄赳赳气昂昂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雨天,整个暑假割草不止,而富余的青草就铺在院子里晒干,作为冬季饲料贮存起来。
后来结婚生女,住进了县城的一处院子。院子很小,巷道很窄,街坊一家挨着一家,夏天的时候很难感受到有风吹进来。洗澡要到几百米外的公共澡堂,很不方便。晚上的时候便准备一个大盆子,让女儿脱光衣服坐上去,我站立身子,拿水瓢儿从头到脚往下淋水,权当是水龙头开关,妻子则蹲在一旁,轻轻给女儿擦洗身子,两三岁的女儿边打闹嬉戏,边享受着“沐浴”的凉爽。高处的星星,也仿佛眨巴眨巴眼睛,温柔地看着这一幕……夜入深,天渐凉。女儿早早进入梦乡,蚊子却盯上了妻子,“嘤嘤嗡嗡”地在耳边飞来飞去,妻子睡不着,我也睡不好,干脆摸黑起床,摁亮手电筒,一手拿拍蚊拍子,满屋里找寻可恶的蚊子,终于在窗帘上发现了它的踪迹。我蹑手蹑脚,靠近再靠近,猛地一挥拍子,将蚊子拍死,一解心头之恨。接着再接再厉,直至确认没有漏网之“蚊”。以后如法炮制,坚持不懈,先斗蚊灭蚊,方才安睡,整个夏天家人再也没有遭受蚊子的骚扰。
今年夏天,号称史上最热。我抛却杂务琐事,独自泡茶品茗,捧读苏东坡传和王阳明传,竟至夜不能寐!苏东坡少年成名,然命运多舛,三起三落,四处贬谪,一生跌宕起伏,一路风尘仆仆,却始终将生活过得诗意盎然。他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难怪林语堂称他“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王阳明从天才少年到明代大儒,倡导知行合一的“致良知”,学术成就斐然;三次平定战乱,功绩政绩显赫,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然一生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病老等诸多不幸。当临终弟子问有何遗言时,他掷地有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与圣贤为伍,与书香为伴。他们身上洋溢的那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气,不啻是疾风骤雨灌顶醍醐,让人顿悟生命的无常,生存的要义,和生活的真谛!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看来,还是草木葳蕤风情万种的夏天,值得期待,值得交好,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