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宋家沟
□ 白占全
盛夏清凉地,兴县宋家沟。这是近年来兴县人向外介绍的一句常用语。
宋家沟生态园是兴县林业局退休干部高华处在蔡家崖乡碾子村一条十里长的乱石山沟打造的森林茂密、鸟语花香的一处乡村旅游示范点。
车进入宋家沟沟口,穿过主道两侧绿汪汪挺立的杨树、油松、侧柏,五里长沟浓荫蔽日,百鸟欢唱,山坡山花烂漫,偶有兔子从缓慢行驶的车边蹿过。其时,天已下起了小雨,擦掉车玻璃上的雾气,透过窗玻璃细细观看,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雨越下越大,车到二层小办公楼附近岔口停下,迎接我们的是一位身材瘦削、面容清癯、头发花白、身穿灰布衬衫的老人。老人打着伞,一边向我们招手,一边说,跟我来,我第一个迎上去,跟着老人向绿树深处走去。我问,您就是高华处老人吧,老人答,是。老人边走边说,不巧,今后晌下雨,雨还不小,参观生态园恐怕有问题。老人说,你们走过来的路是生态园的主道,主道两边绿树丛中矗立着88通纪念碑,那是晋绥文化碑林,这是我于2014年筹集20余万元建成的。碑林有贺龙、关向应、李井泉、续范亭、林枫、武新宇、牛荫冠、方正之等晋绥革命先烈,也有兴县历史名人张旺、孙嘉淦、以及本县现当代知名人士刘少白、牛友兰、高如星、田东照等,每一块碑上都刻有他们的生平简介。将来我还准备把碑林扩展到300通。路左侧碑林西,还建有“九曲黄河阵”,每年正月十五,附近的村民端着灯来这里转九曲。九曲的进出口的两侧均竖有石碑,左侧所立为皇帝为孙嘉淦撰写的碑文以及孙嘉淦著名的《居官八要》,右侧内容是“白公考行碑记”,意思是告诫人们,做官要有德,做民要守孝。园内还建有篮球场、小型广场,供年轻人娱乐活动。还有一个五亩大小的“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附近学校的学生,定期来这里亲近自然,亲手栽植树苗,进行“小树与我一起成长”的长期实践活动。我问,我们可以参观吗?老人答曰,这得看天气,就这么大的雨恐怕要留遗憾了。
边说边走,不觉已到小二层办公楼前。四五十号人挤进一层客厅,精神矍铄的老人热情地向人们介绍了他创办生态园的经过。
时年72岁的高华处老人是林业局退休干部,2000年,52岁的他从县林业局副局长的岗位退下来后,凭着对改善生态、绿化山川的一腔热血,承包了隶属于蔡家崖碾子村、高家村镇的宋家山、冯家山三村“山上鸡爪沟,沟里红泥流,山上山下没有一棵树”的宋家沟四荒地4800亩,开始治理。尽管当时全家人都反对,高老还是拿着家里的几万元,于农历7月16日,义无反顾地走进乱石沟,搭了个帐篷就安家,吃着河槽里的水,顶酷热,冒严寒,凿山填沟,筑坝蓄水,挖坑打井,修路通电,育苗植树,曾遇泥石流,可乐当水煮面条,夜遇灰狼,老伴曾被毒蛇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创业艰难苦自尝。经过20年艰苦奋斗,高老承包的荒山荒沟已全部绿化。目前已造林6120亩,植树10万余株,培植各种优质苗木150余亩,容器油松侧柏共计100余万株,建成基本农田600余亩,建成大棚三处,建成水井十孔,1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一座,打土坝石坝共计20座,修建水泥路5公里,田间道路2公里,建成高压线三公里。为周边村民无偿支援价值50万元的各种苗木10万余株。这一串串的数据,溶进了高老和所有民工的滴滴汗水。
宋家沟的绿化目标实现后,高老心里想的更远更大,希望在有生之年种更多的树,绿跟多的坡。组建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几十户贫困户,先后完成了宋家沟周围3600亩、周边四村退耕还林2000亩,又在蔡家崖乡任家塔村荒山造林1650亩,在为生态建设做贡献的同时,带领大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临近采访结束时,高老说,栽树是我的乐趣和爱好,让我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20年来,做了不少事,但各级各部门也给了我很多荣誉,那些荣誉都在墙上。我望望墙壁,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荣誉,山西省绿色生态大户、山西省种粮大户、山西省林业建设先进工作者、山西省老有所为模范、吕梁市林业建设十大标兵、吕梁市小流域治理状元户、感动吕梁人物等。最后,高老说,我年龄大了,我要把生态园无偿捐献给国家,让国家来管理。多么朴素的语言,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溢于言表。
采访结束,雨越下越大,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兴县的同志安排采风团人员在高老的生态园农家乐吃饭。农家乐在小二楼西北角,是一个三孔石碹窑洞院落。我们随着高老走到窑洞院落,三眼石窑洞依山而建,抬头看看脑畔和四周,脑畔及院落四周是枝叶上溢着雨水的果园和各色树木,院墙根处雨棚底摆放着四桌,门口平房里摆放一桌,桌子上摆放着高老自产的毛豆、玉茭棒、土豆豆角熬南瓜、凉调茄子、拉丝烙饼等放满了桌子。
吃着高老准备的无污染纯绿色的农家菜,让我们有如家的感觉。这里是天然氧吧,让我们品尝到四五十年前那个农家菜的味道,既饱了口福又饱了眼福,不由得让人赞叹高老在这乱石沟里创造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