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麻醉与无痛的辩证关系
□ 尹晓俊
麻醉顾名思义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临床最早用于外科手术,通过麻醉的方法消除疼痛感觉,保持尊严,符合现代精确医疗、舒适医疗的理念,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加舒适,使治疗更加人性化。
麻醉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整个手术过程都要求麻醉医生时刻守在患者身边,不断调整着各种药物的用量和输液的种类及速度,手术结束后帮助患者安全平稳地苏醒。
外科手术不断地挑战高难度、精准化、快速康复,使得以前被认为是手术禁忌的高龄、复杂疾患现在也能因为手术治疗而得益。然而实现这一切,需要麻醉医生的鼎力相助,术中麻醉药物的选择与剂量、全身各脏器功能的调节和保护、生命垂危需要抢救时呼吸道的通畅和血压心跳的维持等等,这一切都由麻醉科医生来完成。麻醉科医生不但让手术患者没有痛苦,生命体征保持平稳,现代麻醉学已经发展到要精细地去调控患者的体液和内环境,“保命”的同时麻醉科医生在术中的处理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和重症患者的转归。
同在无影灯下,为了患者的痊愈,手术医生尽管乘风破浪,麻醉科医生们始终能为你们保驾护航!
“无痛”不再是狭隘意义中的“术中无感觉”,麻醉科医生为患者术后进行镇痛现在已经相当普及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追求优质医疗服务和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大家印象中可怕的胃肠镜检查因为有了无痛而变得不再令人胆怯,使得更多人能接受检查从而早期发现疾病的存在;因为有了分娩镇痛这项利国利民的技术,让越来越多的产妇勇于尝试自然分娩,使母婴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因为有了无痛,气管镜检查治疗的患者可以舒适安全地完成这个刺激性很大的操作,呼吸道的疾病从此无所遁形;自从有了麻醉科的疼痛诊疗,慢性疼痛、晚期癌痛也不再只能默默忍受,一些原本连手术都难以解除的疾患在麻醉疼痛治疗后病情也能显著改善,甚至治愈,所有这一切都是由麻醉科来担当。
如今,麻醉科医护人员的身影不仅仅只出现在手术室内,麻醉科医生也不仅只是手术台后的英雄,而成为活跃在临床各个科室之间的“无痛使者”。快速康复、舒适化医疗,麻醉先行!
可视化操作、术中食道超声、各类神经阻滞、脑功能监测、心排量监测、血液保护、体温保护……一百个患者就是一百个截然不同的个体,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种类等,麻醉科医生都会给予个体化的麻醉和镇痛方案,以确保每一位患者都尽可能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麻醉科护士除了能协助麻醉医生完成手术麻醉以外,术后恢复室患者由麻醉状态平稳复苏、内镜中心里开放静脉、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后的苏醒、产科分娩镇痛后以及所有术后镇痛的观察随访等等,都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有人说,麻醉就像一场航行,尤其是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患者进入全麻状态)和苏醒阶段就像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充满着危险、意外和不确定性,也最考验麻醉医生的水平和技术。好的麻醉医生就像优秀的飞行员——会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敏锐迅速作出判断、当机立断给出对策、自信准确做出处理,无声无息的化解危机。
麻醉的维持阶段,就好比飞机起飞后的巡航阶段,相对平稳,但“掌舵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仪器可监测的指标和仪器无法监测的各种细节把控于心,把好航行方向、维持航行高度,并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作者单位:兴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