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热点新闻

要重视糖尿病的诊断

□ 田瑶

2024年01月06日 11:05:30 编辑:

近日,山西省汾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年仅12岁的男性患者。患者因“感冒、发热3天”后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来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明确家族史及特殊的既往史,紧急检查提示血常规大致正常,查血糖高达Hi(高出血糖仪检测范围)、尿酮体3+;胸部、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经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紧急会诊后考虑患者发热原因为病毒感染可能性大,并且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建议紧急补液、降糖、收住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提示患者为甲型流行性感冒,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给予补液、抗病毒治疗、胰岛素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和家属多次询问病情:孩子平常好好的,咋一下子就得了糖尿病?经内分泌科医师多次解释才接受了现实。那1型糖尿病究竟是一个什么病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体重减轻;另外还可表现为容易疲劳、视力模糊。但真正典型症状的患者为数并不多,通常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异常。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确诊。

常见的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并未完全阐释清楚。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病状通常出现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可能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因体内生产的胰岛素绝对不足使血糖增高,常在感染、劳累、情绪刺激等诱因下起病,病情相对凶险,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可以没有明确家族史,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起病期,故不容易被发现。一般都起病突然。如果孩子短期内食欲改变明显、体重减退、口干口渴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孩子是否血糖升高,避免等到孩子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这类急危重症再救治。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改变和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肥胖人群增多,胰岛素会相对不足,导致2型糖尿病。这部分人群需要控制饮食、改良生活习惯、口服降糖药物,必要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依据糖尿病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1.2%。然而,糖尿病的确诊率仅有30-40%,即10个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4人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较低的糖尿病确诊率使得糖尿病患者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也使这部分人群的饮食习惯未能很好地改善。长期的糖尿病使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病变、足部受伤后难以愈合、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出现肾功能损害以及免疫力下降。一些饮食、生活习惯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脂、肥胖等情况,需要重视。像本例患者,“感冒”后就出现了危及生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健康宣教体系,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个体化用药指导。但这必须建立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诊断水平上。

近年来,我国接受体检的人群越来越多,肥胖人群控制合理体重的理念也逐渐增强。然而,还有很多人从来没有检查过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的身体指标,特别是青年人群,对血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有些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已经有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我们需要在多种场合呼吁大家重视健康、重视体检、重视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结合医师的建议,这些慢性疾病如果能得到早期治疗,也会避免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