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柳林:非遗让年味更足

□ 图/文 本报记者 高茜 韩笑

2024年02月28日 08:12:20 编辑:成柏

“转九曲”的群众

此“盘”非彼“盘”

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色中的柳林县贺昌大街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各街巷相隔不远处就有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盘子”点缀,道路两侧造型各异的花灯、路灯杆上的大红灯笼仿佛都在“翘首以盼”这一狂欢。

“盘子”?此盘非彼盘。

柳林的“盘子”是将民间庙宇和神像按比例缩小,经过精雕细刻、油漆彩绘,做成的一种活茆活鞘、装拆自如的组合型阁楼式仿古建筑模型。一般高约三到四米,分为四角、六角、八角,单层、双层、多层,设计风格迥异,造型千变万化。这种木制的小阁楼多采用质地细密而又硬实的上等木料制作而成,它吸收了我国园林古建中亭台轩榭、飞檐斗拱的制作技艺和中国画的美术精髓,融入了现代声光电技术,按其自身结构形式,可以分设出几个甚至十几个神龛,分别供奉彩绘的天官、财神、送子娘娘、观音菩萨等神像,被称为“放大的神龛、浓缩的庙宇”。

今年,还当属庙湾社区的“盘子”最红。

当天晚7时许,庙湾社区的“盘子”下人头攒动、香烟缭绕,盘子上礼花怒放、爆竹震天,盘子前旺火熊熊、锣鼓阵阵,处处流光溢彩,人人笑逐颜开,真可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沸地笙歌起、满城吉庆来。”灯火辉映之下,盘子壁画中的图案和神仙显得愈加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盘子工艺的精美绝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听说庙湾社区今年的盘子是新搭的,我们全家人都过来拜一拜,祈求来年家人平安、快乐、顺利。”家住府西苑的市民康琴说到。

在柳林城区,只见盘子一处接着一处,弹唱、秧歌、小戏一台连着一台。欢闹的人群摩肩接踵,大家尽情徜徉在“不知今夕是何年”的胜境中,恍若置身天街游园!

“九曲”中“转”出好运

还未细细观赏庙湾社区新搭的“盘子”,记者一行便匆匆加入了“转九曲”的排队行列,跟着长长的队伍缓慢向前移动着。在排了许久的队后,总算是看到了“九曲阵”的真容,排长队的疲惫感霎时一扫而空。

只见大家手持小小的红灯笼,熙熙攘攘地穿行在“九曲”阵中,每过一道小门,都会用手中的红灯笼点点门头,祈盼着来年通顺、五谷丰登。

“今年我们庙湾社区九曲采用了新型环保材料,图版外部分为柳林民俗、璀璨文化、柳林新貌等五大板块,内部为二十四节气,包含春耕农作、民俗谚语。大家可以提着我们的福灯进入,九曲中央设有福柱,大家可以许愿祈福,保佑来年顺心顺意。”庙湾社区九曲主人家高艳明介绍到。

站在“九曲阵”出口处远远望去,灯阵内五光十色、蜿蜒曲折、连绵不断,参观的人群扶老携幼、鱼贯而行,阵内人影绰约、迷离奇幻,好一幅热闹非凡的人间美景。

“转九曲”就是转“九曲黄河灯会”,九曲黄河灯会上古时期就已在柳林兴起。九曲黄河灯阵呈正方形,由九个蜿蜒曲折而又相互连通的“小曲阵”围成,阵内设横竖各19排、共361根木杆,每根木杆上安放一盏麻油彩纸灯,象征一年365天。阵中分列着二十四节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门,小门正面写着二十四节气。转九曲时,人从“春门”进、“冬门”出,中间历经一年二十四节气,民众进入其中,顺利走出由365盏灯组成的九曲十八弯迷宫,象征着“转九曲一年通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过去简易的木杆和麻油灯,早已被先进的材料和七彩电光灯所取代,夜幕下的九曲黄河阵显得格外绚丽多姿。近观,竖成列、横成行,似排列有序的荷花,含苞待放;远看,繁星点点、光明灿烂,宛如银河落地,五彩缤纷,简直汇成了灯的海洋。

转完了庙湾社区的“九曲阵”,返程途中又被南坪西街贺昌社区的“九曲阵”吸引了目光。

和庙湾社区的“九曲阵”相比,贺昌社区似乎更多了几分“烟火气”:贺昌社区“转九曲”的市民们手中拿着一支点燃的黄香,每走几步便用黄香戳一戳前方的小旗子,大家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期盼。

“这才是我们柳林人记忆里的‘转九曲’嘛。”同车的出租车司机感慨道。

秧歌扭起来 生活美起来

说起秧歌,柳林人一般都说“闹秧歌”“跑秧歌”。相传每当一年农事完毕,生活在柳林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先民,就把丰收的喜悦跳成黄土般粗犷和黄河般豪放的舞蹈,庆祝五谷丰登。这种远古的风俗久而久之就流传了下来,形成了今天柳林秧歌。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积淀深厚的黄土文明,如一块沃土,滋养了流派众多、五彩斑斓的柳林秧歌。

正月十五早上9点,柳林县体育场内人头攒动。虽然天上下着零星小雪,但丝毫不影响柳林人民“看红火”的热情。了解后得知,今年延续了以往多年的传统,选调了全县不同流派的秧歌进行集中展演,王家沟伞头秧歌、三交镇鼓子秧歌、柳林镇水船秧歌等具有代表性的秧歌队悉数登场。

以全套打击器乐陪衬唢呐吹奏,由一名打“红绫伞”、执“虎衬环”的“伞头”率领,兼有“蹈场”仪式、即兴“赋唱”、“会子”表演,和着曲牌鼓点蹁跹起舞,形成有特定章法集体舞蹈的,就是风行于柳林北山一带的“伞头秧歌”;头扎英雄巾,身着武士装,每队必备腰鼓数十面,铙钹数十对,马锣数十面,表演与击奏合一,组成强大锣鼓阵容,有如万里黄河浪涛排山倒海而来,惊天动地,声闻数里,荡气回肠,震人心魄的,就是来自黄河岸畔的三交“鼓子秧歌”;由扮成戏剧《打渔杀家》中萧恩父女形象的男女两名艄公领驾,两艘轻盈华丽、如风行水上的“水船”开道,两支鱼贯跟从其后,人物扮相纷繁复杂,节奏欢快热烈,气势刚劲豪放,随艄公顺摆、逆撬、叫板等驾船指挥而变幻队形、穿梭共舞的,就是盛行于柳林沿川一带的“水船秧歌”。

水船秧歌又叫“跑秧歌”,角色主要由“艄公”和“装身子的”两部分组成。男女两艄公不单是秧歌的主要表演者,而且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总指挥。“装身子的”秧歌队员人数少则几十人,多时可达一二百人。他们分别扮作各种角色,戏剧角色生旦净末丑,行业类别士农商学兵,角色众多,姿势优美,极富观赏价值。

“看!这‘艄公’的造型我可第一次见,看他们这是表演的啥?”随着一声惊呼,和着激昂的曲调,柳林镇水船秧歌队开始了最后的收尾表演——陷(Ran)船。

陷(Ran)船是水船秧歌的精华所在,意为船在黄河中行进,突陷泥潭,无法行进,以艄公为首的全船人齐心协力,排险起航的完整过程,整个表演情节完整、幽默诙谐,表现了黄河流域人民释放感情,自娱自乐、粗犷豪放的品德。

喜庆的鼓点声、欢快的唢呐声逐渐弱下去,秧歌队的演员们陆续退场。同行的记者不禁感慨:“豁,精彩,酣畅淋漓!”这,便是柳林秧歌的魅力所在。

“柳林民俗独特、文化荟萃,近年来,逛‘九曲’、‘闹秧歌’等盘子会中的各项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乡村年俗文化和乡村旅游的魅力,弘扬了柳林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为促进柳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柳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建军说道。

盘子、九曲等传承了五百年的柳林民俗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晨光,从柳林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走向更多大众视野当中。透过愈演愈烈的年俗文化,人们将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百强柳林。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柳林民俗文化,必将向更多人奉献传统文化新的华彩篇章。

记者手记:

“今年元宵节有机会跟你们回柳林过吗,听说特别热闹,我都没去过。”

“走呗,正好带你看看我们柳林的‘盘子’,转转‘九曲’,烤一烤旺火,跑一场秧歌!”

开年第一天上班跟同事谈到“新春走基层”时,便约定正月十四晚从离石出发“下柳林”。当天晚7时,一路驱车前往柳林县庙湾社区盘子会现场时,距离“盘子”2公里处的人行道内已经排起了长龙。

“太夸张了吧,这人们都是要排队转九曲的吗?太夸张了!”同行的一位在离石长大的记者看着长长的队伍发出这样的惊叹。

没错。在民俗文化积淀深厚的柳林县,每年元宵节期间,当地老百姓都要围绕堪称“华夏一绝”的柳林盘子,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近年来,柳林县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柳林人,用铺天盖地的浓烈喜庆抖落着年节的欢乐,畅想着美好的明天,享受着改革的成果,激扬着社会的和谐。人山人海、万人空巷等这样的词语经常被用来形容柳林人民欢度节日的场景,而这样浓烈的过节氛围,被众多中外民俗专家评价为“东方的狂欢节”。在记者看来,这,是独属柳林的民俗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