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泡桐花开的时节

□ 李世义

2024年05月18日 10:42:40 编辑:

汾阳市城区有一条贯通南北的路,名叫英雄路,是汾阳城内通向城外的交通要道。路两旁种有高大的泡桐树,每年五一前都是繁花似锦,香气袭人。又到立夏时节,周末无事漫步在人行道上,享受着观赏泡桐花的惬意。

英雄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笔直的大道,延绵四五公里。该路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为了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得名。英雄路北段的古城墙西北角现留有一座绿树掩映的纪念碑亭,1993年12月28日,汾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汾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亭两侧赫然镌刻着一副楹联,上联:西河古城留壮迹丹心永耀青史;下联:汾州万民仰英灵浩气播扬後昆。

大路有双向自动车道,自动车道的两边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条路在当地是极宽敞的一条路。尤其这一带有许多机关单位和学校,上下班的时候,大道两旁便是自行车的潮流,极为壮观。

每年的晚春到立夏这段时间,是这条街最美丽的时节。大街两边的泡桐花竞相开放,泡桐树枝头上坠着沉甸甸的、一串一串的花朵,满树繁花,浓而馥郁。花朵为钟状喇叭形,由多个花朵组成聚伞状花序。白色的花朵雅洁若雪,淡紫色的花如烟如雾。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道:“桐华成筒,故谓之桐。”意思是,桐树的花是筒状的,也是它名字的来历,十分贴切形象。

泡桐树与泡桐树之间栽种着桃树和银杏。早些年种的泡桐要高大一些,之后几年栽种的桃树小一些,泡桐树是先开花后长叶子。每年的花季,泡桐树高大的树冠上粉白色的花朵层层叠叠,树下花坛里有各种花卉和青青的草地。

每当泡桐花盛开的季节,英雄路呈现给你的是多层次的美感。当你在远处一眼望去,一片白色、淡紫色、红色和粉红色的色彩里,点缀着翠绿的色彩;当你走在这条街上,或者骑着自行车或驾车慢行在这条街上,还是坐在公交车上,你都会沉浸在花的世界里,犹如在画中游。

这个季节里满街都弥漫着缕缕清香。待花开败了,才开始长叶子。泡桐叶片有长柄,叶边缘呈尖突状。泡桐树长得优美,树身呈灰且深土黄色。泡桐不像柳树那样张扬,也不像杨树那样纤瘦,泡桐生得匀称得体。

泡桐是英雄路上的精灵。桐树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油桐、泡桐和梧桐。油桐之果实可榨油,泡桐其花叶可入药,泡桐最遮荫,梧桐木还是一种适宜制作乐器共鸣箱的落叶乔木。树干高大通直,木纹匀细,不易变形和翘裂,木质轻柔而耐磨、耐湿、耐腐,导音性强,加之易加工、易雕刻,成为了古代乐器制作的上佳选材,古称“响木”。

泡桐和梧桐的木质纹理通直,易于加工,木质疏松,共鸣性强,是制琴的绝佳原料。《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东汉末年,文学、书法大家蔡邕,为了避祸而辗转于江南吴地,就遇见了他生命中最贵重的一段桐木。蔡邕在音乐上也造诣极深,撰写过关于名琴名曲的著作《琴操》。传说,有一天他在吴地听到有人家焚烧桐木,爆裂声与众不同,便向吴人讨要这块桐木。灭了火,取木制琴,果然琴声清越悠扬。因桐木已被烧焦了一部分,连琴尾也有焦痕,故而这把名琴被称为“焦尾琴”。地处“吴头越尾”的震泽古镇,自古便是泡桐遍植之地,就可见一斑了。

我从小喜欢花木,更喜欢英雄路上的泡桐。在这个季节里,站在盛开着鲜花的泡桐树下,便可看到花朵冰清玉洁,富有风雅。花期也很长,花即使开败了,便会静静地长出翠绿的叶子,它们的花朵和叶子总是静静地来悄悄地去,不像杨和柳,春天的时候总是满天飘着飞絮,随着风狂舞着。

泡桐花在春季绽放,自古便是值得欣赏的风景。明代成形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就有“清明一候桐花”。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道:“桐,荣也。”大意是,桐树开的花很漂亮。

《逸周书·时训解》:“清明之日,桐始华。桐不华,岁有大寒。”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桐花》中写道:“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说明桐花开在清明前后。

唐代词人李煜,在《感怀》中写道: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暮凄凄。这是李煜的春夜抒怀之作,他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但这首七律诗,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虽然不如他的词出名,但含意深沉,别树一帜,诗中描写了他对过往的怀念和悲凉,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诗人元稹以桐花寄兴,寄托思念之情: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大唐元和五年三月,元稹因与宦官“驿馆争厅”一事,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在长安往江陵的途中,夜宿曾峰馆,馆外恰有一树桐花,勾起他无限心事,睹物思己写下此诗。

视频推荐更多>>

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