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母亲二周年祭思考

□ 常捍江

2024年05月19日 11:40:31 编辑:

母亲二周年祭,身处异地,不能参与祭,愧怍。正是愧怍,念母更切。更切了就检点:母亲卧病期间,用心侍奉过没有!或者,用心是用心了,有不周到的地方没有!凡检点,必想起:王祥卧冰,郭巨埋儿——不明原因,烦恶、嫌弃这两位孝子。尤其烦恶、嫌弃编造这两则孝子故事的那位古代文人或古代封建政客:编瞎话不过脑子!

母亲一生生育十五个儿女,八男七女,实际存活七男七女,最早一个男孩,两岁多夭折。母亲悔恨大半生:妈那时年少,不懂怎样养育儿女,说殁就殁了。妈只要闲着,眼前,耳畔,常能看到听到那孩子张开两只小手,妈妈,妈妈,呼唤着,往妈怀间跑。

母亲说这话时,总是眼睛泛红,嗓音发哑——养育十四个儿女,不是一件容易事,单就衣帽鞋袜制作,就艰辛。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山村人家,没有缝纫机,甚至没电灯。一家人从头到脚穿戴,全靠母亲一针一线缝制。最繁忙时候,会整夜不睡,记忆最深:大年除夕夜纳鞋底、绱鞋。母亲老早允诺:大年初一,要让每个儿女从头到脚都一身新。当然,新衣新帽新袜都已在除夕夜之前赶制齐备,只剩一双小鞋需要除夕夜继续赶制。母亲怀抱一个底夹子——所谓底夹子,就是两块坚硬木板,大约五寸宽,一尺五寸长,打磨光滑,用一块同样坚硬方形横隔板从中段面对面隔开,底部,大岔开,顶端,双手合拾状闭合。闭合的方法是:用一只牛皮条套圈套死。纳鞋底时,把要纳的鞋底夹在紧紧闭合的两块木板间,把牛皮条套圈往靠近横隔板的地段推送,要纳的鞋底就夹牢了——母亲端坐炕头,炕沿上一只瓦罐,瓦罐顶一盏光线昏暗的煤油灯,双腿把底夹子夹紧,双手各套一只手套样护套,只十指裸露。右手捉一只针锥,先在要纳的鞋底上从右往左扎一个贯通洞,然后把一支牵扯着细麻绳的长针,从贯通洞里穿越,随即,左手食指拇指拈针,牵扯出细麻绳,把细麻绳到手背上缠半圈,依靠手背力量,猛拽细麻绳。拽一下,迅速往手背上缠半圈,反复拽,反复缠,手背上护套,被细麻绳密密麻麻缠紧。待细麻绳拽到底,再全力拽一下,确认针脚和鞋底贴紧实,就迅速把左手背护套上缠着的细麻绳抖落,从右手里接过针锥,从鞋底左往右扎一个贯通洞,把那支牵扯着细麻绳的长针,从贯通洞里穿越,右手开始重复左手刚才做过的动作——夜半时分,我们起夜尿尿,看见母亲在纳鞋底;黎明时分,被母亲压抑过的咳嗽声惊醒,看见母亲在绱鞋。小山村突然繁繁复复响起喜气盈溢的鞭炮声,各家各户旺火紧跟着闪闪晃晃烧红天,我们吵闹要父亲开门放开门炮——大人们放过开门炮,小孩子才可以出门点旺火。还在绱鞋的母亲着急,安慰我们说,不要急,就剩最后几针,马上就绱完了。绱鞋同样需要拽细麻绳。煤油灯苗困乏,一直颤跳,窗外寒风呼啸,配合母亲拽细麻绳的嗤啦嗤啦声,整夜为我们凑催眠曲。

那时刻,谁都没想到,几十年后,母亲积劳成疾会瘫痪,要依靠儿女们喂水喂饭,排屎排尿。我们兄妹十四人,轮流侍奉。母亲是个勤劳人、要强人,不甘心卧床,每每要求下床行走,每每失败,失败的次数多了,心境就差。尤其入夜之后,刚吃过晚饭就要脱衣睡觉。安顿睡下,又说要喝水。喝水又不正常喝,一时说烫,一时说凉。说烫了,给少兑些凉开水,又说凉了。又给少兑些滚烫的开水,又说烫了。说凉,说汤,不是好好说,是恶声恶气吼喊,吼喊得窗玻璃瑟瑟抖,侍奉的人毛发根根竖,连声答应:给你再兑些凉开水。或说:给你再兑些暖瓶里开水。还是要吼喊。纠缠一个多小时,甚至两个多小时,半杯水成一杯水了。母亲说这杯水晦气,不能喝,快倒掉!赶紧倒掉,重来半杯水——新一轮纠缠又开始——好言相劝,甚至苦求,总算把要喝的水喝过,答应:睡吧。不过刚刚睡下,又说要屙了。又说要尿了。甚至又说要喝水。偏偏屙又不屙,尿又不尿,喝水又是故伎重演的把戏。整整一个夜晚,甚至连续几个夜晚,侍奉的人不要想睡觉。记忆里,每次侍奉我母亲,我眼睑都浮肿,身心都疲极,很多时候,觉着吸进去的空气,没吸进到肺管里,在鼻腔里打一个旋转,就消失了——呼吸急促到心慌。

检点下来,母亲瘫痪四年多,凡轮我侍奉的日子,都用心尽力周到侍奉了。即便被母亲纠缠多夜不能睡,也没丝毫懈怠过。相反,唯恐稍有疏忽,让辛苦一生的母亲遭意想不到的节制。由此,就烦恶、嫌弃:王祥卧冰,郭巨埋儿,这两个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古老的孝子故事。

王祥卧冰,原文:王祥字休徵,琅琊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亲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哪里就有卧冰二字了?不错,是有“祥解衣”三字,解衣就是要卧了?农家子弟,自古刨土撬石,凡做苦力活计,都愿赤臂。赤臂挥镐凿冰,或者挥锤凿冰,止汗,利索,一身轻——傻子都知道,凿冰可用的原始工具多多,难道使用原始工具剖冰,比赤臂融冰更艰难?再说了,假使有卧冰这回事,原文为何不说卧,要说“剖”?或者古时汉字序列里,还没有卧字?剖字里就包含有卧字的意思?下辛苦查一回辞海,遍寻不见剖字包含卧字意思的半截毫毛!倒是记起宋太祖赵匡胤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明摆着,古时就有卧字了。或者还有一种歧义:怕挥镐凿冰,挥锤凿冰,惊吓跑鱼儿,所以要以卧冰代剖冰?事实恰恰是:冰层下面黑咕隆咚,一旦凿破冰层,亮光穿越冰窟,鱼儿具有趋光性,无论刚刚怎样惊吓,都会立刻围聚到那一片亮光跟前——这个起码常识,凡冬季凿冰捕过鱼的人,都应该晓得,难道独王祥不晓得?毫无疑问,古代某位无聊文人,配合某位封建政客,做教化民众之政绩,篡改过王祥寒冬腊月为继母求鱼的原文释义了。不敢往下推想,推想下去,会恐怖到如大清早在街口遇狼群。

郭巨埋儿,原文:郭巨,隆虑人,一云河内温人。兄弟三人,早丧父。礼毕,二弟求分。以钱二千万,二弟各取千万。巨独与母居客舍,夫妇赁佣,已给公养。居有顷,妻产男。巨念与儿妨事亲,一也;老人得食,喜分儿孙,减馔,二也。乃于野凿地,欲埋儿。得石盖,下有黄金一釜,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于是名震天下。

怎就见得“孝子郭巨”了?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怎么好好的借孝母之名,行不愿下辛苦育儿之实,倒成孝子了?何况,焉见得真正埋儿后,老母亲不会活活被气死?换一个角度说,一个欲以埋儿减轻生活负累的男子,会诚心去孝母?

通篇说教之外,还谎话干柴烈焰蔽日遮天——我申明,两个孝子故事,除让我烦恶、嫌弃外,对于我和我兄妹们侍奉我母亲,没有丝毫有温度影响。

母亲勤劳养育我们兄妹十四人,让十四人都成国家有用之才,本身就是最有力教化!

母亲对于早年夭折的儿子,心存悔念,大半生不曾有一日忘,同样是最有力教化!

母亲答应让十四个儿女:穿新衣,戴新帽,着新鞋,穿新袜,高高兴兴过大年。大年除夕夜,整夜为儿女们纳鞋底、绱鞋。一份饱含诚,饱含爱,饱含勤劳,饱含顽强,饱含坚持的情感,深深根植进十四个儿女心中,更是最有力教化!所谓言传身教,传真言,传诚言,传正言;教勤劳,教顽强,教坚持——是真爱,是至爱。

真爱,则真孝;至爱,则至孝。

视频推荐更多>>

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