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赋
□ 梁大智
女皇一帝,圣名曰曌,华盖雄才;唯女皇风流,天骄一代。其父士彟,木商起家,资助李渊起兵,元从功勋历官都督。其母杨氏,杨达之女,出身隋朝宗室,被封荣国夫人。
武氏才貌双全,唐太宗纳宫中,赐号“武媚”,后世亦称武媚娘。太宗有名马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武氏侧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武氏之志。太子承乾被废,晋王李治立位,武媚心生爱慕。
唐太宗逝,才人依唐之例,感业寺削发为尼。太宗周年忌日,唐高宗入寺进香,相遇武氏,互诉离情。王皇后为灭萧淑妃,遂请高宗纳武氏入宫,高宗即允,拜武氏二品昭仪,以致“废王立武”。武氏聪慧,出谋划策,重振皇权。
显庆五年,高宗患疾,头晕目眩,不能理事,遂命武后代理朝政。麟德元年,高宗并宰相上官仪,计废武后。废后诏书未就,武后即得消息。追问高宗,上官仪被逮捕,满门抄斩。乾封二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监国。上元元年秋,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名避先帝、先后之称,实欲自尊。武后上表,建言十二事:劝农桑,薄赋徭;息干戈,免徭役;道德化天下,省功费力役;广言路,杜谗口……高宗诏皆施行之。“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罚。《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农桑减赋,黎民泽惠,赢得盛唐豪迈。
上元二年,武后集文人学士,修书无数,谓之“北门学士”。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曰:“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太子李弘死于合璧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柩前即位,武后被尊皇太后。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后定夺。
光宅元年二月,唐中宗李显欲以韦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后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后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同年九月,徐敬业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在扬州聚众十万,举兵反武。武后当即以李孝逸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三月,武后令造铜匦,置于宫城之前,接纳臣下表疏,广开言路。垂拱四年,洛水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白石,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武后当政,改革科举,载初元年,殿试之始。量才为用,知人善任,治国举贤无碍,贤臣治理天下。《资治通鉴》有评:“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武后登则天门楼,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神都,称圣神皇帝。以皇帝为皇嗣,赐姓武。封武氏诸王,立武氏七庙。亲享明堂,大赦天下,独创文字,以“曌”为名,颁《大云经》。派兵赴西域征讨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发兵戍守,唐军大胜。著《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十卷,存诗四十六首,《全唐文》编其文四卷。
神龙革命,武氏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唐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武氏病死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高吟天地动,举剑九州宰。功誉岁岁年年,忆锦绣贞观,大疆安泰。红颜社稷,寰宇劲枭崇拜。立碑无字,雄才万代。江山指点,任凌空日月,神圣澎湃。徐村故地,倚文峪河水,筑则天寺庙。造型奇特,岁月悠悠经耐。配殿碑廊,凝聚多少敬爱。牡丹园里舞霓裳,仙缘国色,雍容锦赛。回音亭阁,犹听民间戏乐,演绎人生精彩。滚滚大江远去,乾坤总留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