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雷国裕

2024年06月23日 08:41:59 编辑:成柏

朋友年少丧父,兄妹众多,生活苦不堪言。但母亲一副柔韧的肩膀扛起养家糊口、教子育子的重担,靠捡拾废旧纸张,吞糠咽菜度过难关,七个子女全部考取学校,有了一份稳定心仪的工作,一大家子子孝孙贤生机勃勃。老母亲年届九旬,悉心操持大半辈子,虽皱纹纵横但满脸喜气,令人艳羡又景仰。家族的繁衍生息,至此掀开新的序曲。

苏轼在《三槐堂铭》中写道:“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家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绵延不绝,铸就中华民族家庭美德与诗教文化发扬光大。古有苏轼“苏门三学士”,曾巩“一门六进士”,裴家五十九位宰相的家族传奇;有“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祖昌教孙”“画荻教子”等的动人故事流芳于世;更有《孔子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颜之推家训》、《陆游家训》等光辉著作烛照心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当父母的,都要立足长远,扛起责任,“尽人事,听天命”,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培养劳动的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朱子家训》)劳动创造财富。要养成劳动的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好逸恶劳,坐享其成;不挥霍无度,暴殄天物。劳动的过程,也是亲近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过程。要对自然万物深怀朴素的感恩之情、回报之心,恪守自然法则,强化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培养做人的品德。“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王阳明家训》)做事先做人,做人德为先。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完美融合,凝聚一身,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知荣辱、辨美丑、分是非,做明礼、崇德、守法之人,勇于抵制歪风邪气,敢于与不良倾向做斗争,用善良的光芒引领感召别人,用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生灵。

培养立身的本领。“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颜之推《颜氏家训》)物质财富总有消耗殆尽之时,只有属于自己的技术技能,能够成就不灭的辉煌。外在的家世地位、权势财富只能助你一时,未来的路全靠自己孤军去拼搏去奋斗。靠天靠地不如靠己。自己就是最牢固的靠山。一招鲜,吃遍天;一技在身,走通天下。要居安思危,不断锤炼技能,提升技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清廉的气节。“吃菜根淡中有味,守王法梦中不惊。”(《韩愈家训》)洁身自爱,百毒不侵。他人之财,莫贪;公家之物,莫占。身外之物皆是过眼云烟,守住初心方保万世平安。蝇头小利考验人心,酒色财气应证官德。有的人利字当头,唯利是图,丢失思想防线道德底线法律红线,最终贪小便宜吃大亏,自掘坟墓,自受其害。要以廉洁家风涵养清风正气,抵御不良习气的侵袭。

谚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让我们从点滴处做起,从细微处着眼,不蒂微芒,造炬成阳,成就一个个龙腾虎跃的最小国的“家”,营造海晏河清、欣欣向荣的社会风尚。

视频推荐更多>>

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