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烽火岁月逞英豪(下)

——晋绥老兵王强的故事

2024年07月13日 11:09:35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 文/图 梁大智

1946年1月,东北的天气很冷,一天,彭敏接到中共东北局从哈尔滨打来的电话:“你们必须立即搞到燃料,否则哈尔滨全城就要停电了。”彭敏冷静地问:“现在的煤还够烧几天?”答说:“不到三天。”也就是说必须在三天之内给哈尔滨弄到煤或燃料。

当时的哈尔滨是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刚控制不久,一切都混乱不稳定,那时哈尔滨那样的大站,几个月一列火车都开不出去,铁路秩序很乱,陷于瘫痪状态。因此城市电力用煤发生短缺,如果哈尔滨市发生停电,将可能会引起混乱,任务紧急,刻不容缓。彭敏接到这个命令感到责任非常重大,当时铁路敌情十分复杂,护路军在初建时期,每天都在解决铁路沿线不时发生的危害,不断遭到土匪、特务、国民党地下军的骚扰和袭击破坏铁路设施。

局长陈大凡、副局长彭敏、参谋长李荫芝等几人商议后,由彭敏、李荫芝和王强带领一部分战士沿铁路线到牡丹江铁路局解决煤炭和木头。他们拿上武器,上了装甲列车,这个装甲列车是缴获伪满警务段的,有四节车厢,上面有机枪,向牡丹江方向出发了。到了牡丹江,彭敏决定先拉几车皮木头回去,解决哈尔滨燃眉之急,回来再给百姓带回粮食。随后一段时间,由王强带领护路军不停地往哈尔滨拉煤,险情不断发生。在佳木斯附近的汤原站,有个苏军司令部把彭敏扣住不放,王强带兵闯进去要人,和苏联人交涉半天才解决。在南岔一带还和土匪50多人遭遇,由于王强他们有装甲列车和机枪,土匪只是想抢点儿东西,打不过就逃窜了。连续几次执行任务,不仅解决了哈尔滨的电力危机,而且把北满一带的火车运输线理顺连通了。

1946年6月,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苏进任司令员,统领三个团。王强任第一团第一连指导员,连长牟林义,连部设在呼兰。那时,王强经常担当从哈尔滨至北安间的添乘列车任务,这段铁路沿线的人都知道王强的名字,他打仗勇敢,枪法很准。

王强带连队从绥化到呼兰后,用延安大生产的经验,利用车站旁伪满一个仓库8亩地,用他在延安攒下的几块大洋起家,带领连队基建了连部、马厩、粮库;开荒种地,“装备”了两辆6匹马的胶皮轱辘大车;养猪70多头,每个星期可杀一头猪改善伙食。在困难条件下实现连队自给自足,全连每人还多做了一套新军装。连队养了10多条狼狗,狗舍围着营区铁丝网内布局,强化了防范土匪、敌特偷袭的能力。护路军司令员苏进亲自组织在呼兰召开学习现场会,推广王强连队的经验,他被评为护路军优秀指导员。

1948年7月,王强被任命为铁道纵队第4支队桥梁大队石桥中队教导员。石桥中队下辖3个连,全中队近1000人,基本上是朝鲜战士,有的是延边朝鲜族的,有的是原长白山地区抗日民主联军中的朝鲜同志。

锦州解放后,国民党军龟缩沈阳。将沈吉线清原至抚顺段铁路破坏以阻止我军解放沈阳。“118”号大桥是通往沈阳的“枢纽”。该桥长200余米,高近20米,大桥被炸得面目全非,上级命令部队到达后一天一夜开通便桥。石桥中队受领任务后从四平出发,沿途抗击敌人小股部队骚扰和排除地雷急速到达。东北的十一月天寒地冻,河水结成厚厚的冰层。王强深知第二天的架桥是场硬仗,便要求各连都杀两条狗改善伙食,朝鲜人都爱吃狗肉,他说:“战前改善伙食是最好的政治思想工作之一。”动员大会后,晚上很晚了还从各连营房传出嗷嗷的喊叫声,王强派副中队长姜玉澜和中队书记汪忠孝分头去看看发生什么情况,原来各班朝鲜战士在开班务会,纷纷在表决心喊口号。

要修便桥先得在河里搭枕木垛,战士们砸开冰层跳进冰窟,浸在冰水中掘沙。换上来的战士浑身发抖,嘴唇发青。就这样一波一波轮番向下掘进。经半个白天加一整夜的奋战,3万多根枕木落成36座雄伟的桥墩。拂晓开始铺轨,眼看大桥落成,没想到扣轨的跳板不够了,李永信想出办法用钢轨代替,他们将两根钢轨分开搭在枕木垛上,在高空抬起钢轨勇敢的向河中桥墩跨去。勇士们用了3个小时,将100余根钢轨抬到桥中心,架起了钢轨梁。接着,石桥中队又抢通滦河大桥,为平津战役铺平道路;抢修沙河铁路大桥,受到军委铁道部发电嘉奖。“大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这是第一代铁道兵发出的铿锵誓言。

1950年10月,党中央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一起反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后,为强化铁路运输保障,1951年2月15日,铁道兵团命令正在陇海铁路宝天段执行任务的兵团第三师部队分批陆续从辑安过鸭绿江,入朝鲜参加平元线阳德一带铁路抢修作战,时任第三师桥梁团政治处主任的王强也入朝参战,不久王强调到了师部任师机关直属工作科科长。这时,四野铁道纵队第三支队文艺宣传队的许焕馥,被选调铁道兵团第三师作战科任机要打字员。许焕馥入伍前是高小文化、又学过打字。

许焕馥长得漂亮,曾经是宣传队员,活泼、能歌善舞,身上特有的气质吸引了王强。从铁道纵队到铁道兵团,从大军南下到朝鲜战场。共同的战斗经历,共同的理想,现在又共同战斗在朝鲜战场上,让他俩走到了一起。他们也共同经历了朝鲜战场最残酷的“绞杀战”。

1951年8月,美军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对我军施加军事压力。在其地面部队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又趁洪水灾害,以其空军为主发动了分割我军前线与后方、切断我军运输线为目的的大规模“绞杀战”,也称“空中封锁战役”。有这么一组数字,充分反映出美军的野蛮疯狂。1950年11月到1953年7月停战的33个月中,敌人集中侵朝空军70%左右的兵力,对我铁路交通线进行狂轰滥炸,共出动飞机58967架次,对铁路线投弹达19万枚,即在通车的铁路线上,平均每7米落弹一枚;累计破坏桥梁1607座次,线路15564处次,给水165处次,通信线路2952条公里,隧道89座次。在英勇顽强的志愿军铁道兵面前,美国美第八军长范佛里特发出哀叹:“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人间奇迹”。在《合众社》的电文中美国也不得不承认:“在差不多一年来美国和其他盟国飞机一直在轰炸共产党的运输系统,在北朝鲜仍然有火车在行驶。坦白地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决的建设铁路的人”。他们也永远记住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铁道兵战士们,构筑了这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迎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9月6日,王强和许焕馥在师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师政治部主任主持,机关的同志们都来祝贺。在一位朝鲜老乡家里,俩人的被子放到起,就这样完婚了。

王强先后任铁道兵团三师三团政委、铁道兵东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铁道兵第五师政委、铁道兵工程学院副政委等职;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3年10月副军职离职休养;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2016年1月9日,王强在山西省晋绥文化驾驭发展基金会的留言本上写道:“永远不忘工卫旅的老战友,永远怀念顾永田县长。”离休后的王强经常提起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他吩咐儿子王宁生,一定要经常去祭拜一下顾永田等革命烈士。1940年山西省第八公署为顾永田立墓碑纪念,建国初根据民政部规定,移葬到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晋绥儿女没有忘记革命先辈,王宁生和晋绥革命后代每隔两年就去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拜祭顾永田。

顾永田是江苏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只身来到山西参加抗战。他没有结婚,没有后代,在战争年代,档案材料也很少,又无法与他的家人取得联系,家乡也一直不知道顾永田牺牲的情况。20世纪70年代末,顾永田的侄儿几经周折,才在石家庄找到了王强老人,给他写了书面证明材料,王强之子王宁生带着顾永田的侄儿到位于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拜了顾永田烈士。同时,顾永田的老战友、国家计委副主任彭敏,石油化工部部长康世恩也都写了证明材料,顾永田在家乡的亲属才获得了烈属称号,享受到了烈属待遇。

2021年5月17日,王强走完了自己辉煌和奋斗的一生。他在烽火岁月的年代,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曾屡立战功。他一生都在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默默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心中一直牵挂着晋绥老区,怀念牺牲在那片土地上的战友,而顾永田烈士是他一生的楷模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