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有棵常青树
□ 候晓东
欣悉,吕世豪先生的散文新作《走近萤火虫》,在《山西文学》(2023年第11期)发表,随即找来捧读,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激荡心扉。先生写道:“茫茫尘世,能在夜雾中提着灯笼行走的,除了人类,那就是萤火虫了吧。萤火虫是大地上的星辰,天上的星星只会在原地眨眼,萤火虫却可以自在地飞行,而且是提着自己的光芒。”文如其人,先生不也是提着自己的光芒且行且吟,成为当代文坛的常青树和领军人物的吗。
先生提着自己的光芒一路走来,已经艰辛地跋涉了半个多世纪,满目风花霜雪,既有异国风情,远方山水;也有故乡风物,父老乡亲。虽然年至耄耋,却才思敏捷,仍旧处于创作井喷状态,让人感动。由此,也让我想到二十三年前,已故著名诗人张承信一段贴切精准的话语:“世豪兄为政为诗相得益彰,在汾州大地上走出了一条诗坛成功者的必由之路。他确是诗人中当之无愧的劳动英雄”。
吕世豪生于1945年1月,是元代廉吏、国家栋梁吕简肃公第25世孙。诗人五岁丧父,兄弟三人由母亲抚育成人,童年的苦难与饥饿,在他心头打上深深的烙印,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富矿。1964年,先生由汾阳中学考入山西大学中文系,为日后的作家梦打下了坚实根基。1970年,他回到故乡县委通讯组工作,深入基层采访了数千条新闻作品;1983年3月,出任阳城公社党委书记,来年即受到中共吕梁地委、吕梁行署表彰;1985年5月,先生主动请辞并着手组建汾阳县文联,并担任首任县文联主席;1988年4月,即被提拔为县委常委,担任宣传部长职务;1993年6月,任中共汾阳县(市)委副书记,直到离岗。
在任宣传部长及市委副书记期间,他所分管的宣传文化、教育计生、城建环保及工青妇等部门,屡获中央及省地有关部门表彰奖励,成绩显著。他所创导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并在福建三明市全国精神文明现场会上得到肯定。先生注入很大心血的全市少儿艺术教育,也引起国家艺教委高度重视,并两次率团晋京献演。先生还精心打造全国先进基层党校一一城关镇党校,并于1991年6月20日作为代表,出席“全国先进基层党校、优秀党员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中央领导接见。1995年1月,被树为山西省宣传思想工作标兵。1997年7月,先生亲自主持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一一文峰塔进行抢救性维修,历经四年巨大艰难,做出重大贡献;他还通过斗争,旗帜鲜明地对市内百年文物一一汾阳医院主楼给予坚决保护。
吕世豪先生的文学成就更是世人瞩目。他像萤火虫一样,提着自己的光芒一路走来。孜孜不倦60余年,至今笔耕不辍,硕果累累。迄今发表诗歌、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创作新诗一万余首。先生也是汾阳市报告文学与影视文学剧本创作的先行者。先后著有各类文学著作52部,包括《吕世豪文集》5卷、《吕世豪诗歌全集》8卷、诗集28卷(其中17卷出版)。他的诗作多次入编全国年度优秀诗选,并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新田园诗歌大赛一等奖,及《晋阳文艺》《黄河》杂志年度优秀诗人奖。歌词《汾阳颂》获2015年全国群众创作歌曲展评金奖。担纲编剧的电视连续剧《网上雄风》(合作)、《8.15的汾州》(合作);担纲总策划的《豆花》、《塬》,均在央视播出。其中,《豆花》获全国第12届“飞天奖”中型剧本奖。
吕世豪先生,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委员。1997年2月,被授予“吕梁人民作家”荣誉称号;4月,山西省劳竞委荣记一等功一次。2018年,两次应邀出席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百年纪念”庆典活动。先后四次随山西作家学习考察团出访亚非欧9国,出版诗集《巴黎梦.柏林雨》;大型文化散文《韩国散记》《掀开埃及一扇窗》,先后在《山西文学》连载。先生的文学成就及辞条,被《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名人大辞典》、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辞典》与《诗刊》“当代诗人群像”收录。
我与先生亦师亦友,他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是一条文学的纽带将我们连接在一起。先生是文坛的不老松,也是写作高手,我很敬佩。与先生相处,有趣有料的故事花絮很多,每每忆及回味无穷。
《光明日报》在他的文集出版书讯中,曾这样评价:吕世豪多年扎根于山西农村,生活功底扎实深厚,对于转型时期我国北方农村的变迁、变革及当代农民的思想命运,均有敏锐的洞察、深刻的理解和厚重的感情。这部文集的问世,把一幅半个世纪以来山西中西部地区的风情画卷,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吕老不老,老当益壮。
还是用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我国著名诗人周所同先生,在《杏花村里是故乡》文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此文的结束语吧一一
他的根在这里,他的日常情感在这里,他的诗他的文在这里,他的喜怒哀乐和悲欢荣辱在这里,他的天空、大地、草木和牛羊在这里。他在这里,一个生命之林和艺术之树长青的诗人在这里,而我远离这里,只能向他遥遥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