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旅游

西庄之韵

□ 卫彦琴

2024年12月04日 10:32:31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西庄,交口县双池镇以西也,东接灵石王家大院,西临黄河晋陕大峡谷,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吕梁山上,把五百年晋商的艰辛足迹和瞬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清晨,当你站在西庄民居大院的照壁前,眼前雪花飘洒,纷纷扬扬,屋檐和驿道被覆盖得一尘不染。遥望前方,雪白的山峦,青砖灰瓦的民居笼罩着苍凉寒肃的气韵。这是一幅古意飘然、清新脱俗的自然画面,见证着晋商五百年的兴衰史,传承着一方水土中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一庭一院、一砖一瓦凝聚着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诉说着山西商人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走进西庄,仰而可观山,俯而可听泉。“引水筑路,择吉而居”是吴氏家族先人选择居所的宗旨。这里北靠大岩上,南对神岭山,东西两山环抱,西庄河与道路从村南蜿蜒而过,上下水口弯曲回肠,两岸山崖对峙关锁,藏风聚气,明堂开阔,形成了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聚居群落,各大院正房均采用晋西传统窑洞式样,傍水靠山,排列有序,充分体现了和谐共存天人合一的儒家传统思想。

在西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壁雕、砖雕和木雕了,其中的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堪称吕梁山上古民居之一绝。雕梁画栋间蕴藏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蕴含着“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理念。工匠们把人物故事、吉祥花卉、琴棋书画、福禄寿喜等图案或雕于砖,或镂于木,或刻于石,以意、形、音的方式,或明示或暗寓,将儒释道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把吕梁人自然质朴、典雅明丽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意地表达了出来,赋予了建筑物灵气和生机。

我们来看砖雕,其主要装饰在建筑物上部,分布于额枋、平板枋、斗棋、棋眼整、垂花柱、挂落、壁龛、照壁、影壁、爆头、博风以及屋顶的脊、兽等艺术构件中。其名曰:岁寒三友、松鹤延年、二十四孝、麒麟踏宝、香炉供器、钟鸣鼎食等,传达着人们祈祷躲避灾害、祈福纳吉、家庭团圆的向往。雕刻技法细腻高超,有圆雕、高浮雕、镂空雕、线雕,特别是樨头砖雕风格独特,在充分适应观赏者的仰视角度的同时,采用了焦点、散点、环形等透视方法,形成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方圆错落、虚实结合的立体感和秩序感,堪称晋西古建砖雕的巅峰之作。

而石雕则主要体现在建筑物下部。装饰于窑腿、门当石、水口、泰山石敢当、门匾、抱头门墩及柱础等处。它们完美地传承了吕梁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先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再于其上用线雕刻画;圆雕技法则主要雕刻门当石狮及瑞兽,浮雕技法则多用于碑楼坊额上的花卉、故事等题材,呈现出造型逼真、圆润细腻、流畅洒脱的艺术特征。

西庄的木雕,主要装饰在院门、斗棋、额枋、平板枋、挂落、雀替等构件上,我们看到的夔龙捧寿、富贵不断头、缠枝牡丹、凤戏牡丹、老鼠闹葡萄等都是西庄木雕的精品之作,表达了对美满婚姻、子孙繁衍、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万事如意的愿景。

站在西庄对面山峦上向北望去,整个建筑群院院相连,气势恢宏,可以想见当年是如何的富丽堂皇。村里隐隐传来几声鸡鸣狗吠,渲染出一派乡愁浓浓的田野牧歌情调。这些古民居大院平面呈长方形,砖砌铜窑与砖木结构建筑相结合,大部分为二进院或三进四合院,遵循着中国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特别强调以中轴线建立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级秩序,既有晋西山区的民居风格,又兼具晋中盆地深宅大院的特点。大院朝向大多坐北朝南,宅门、倒座、厢房、正房、仪门、过厅等构成要素以中轴线为基准对称分布。当一进院落不能满足要求时,则纵向、横向扩展,以北、左为主院,南、右为次院。

脚步轻轻地,走过一条条深巷,走进一个个大院,走过历史的厚重和辉煌,西庄“一祠一庙一塔两园七坊十堂”的建筑格局完美地呈现在眼前。这些院落按照家族堂号秩序,让你充分体味到传统儒家的文化氛围。在这些民居家族群外,宗祠、庙宇等严格按照宗法礼制布建在四周。村口的关帝庙,起着风水上关锁出水的作用,而宗祠则按照左昭右穆的原则,建于村东。这些富丽堂皇的民居建筑群由南向北分为三排,前面所说的一祠为吴氏宗祠,一庙为关帝庙,一塔为文笔塔,两园是麟厚堂的后花园与回音堂的东花园,七坊则是村中原有的为吴佩琛母亲梁氏修建的“旌表节孝”坊和为吴思温妻苏氏修建的“敕表节孝”坊等七座牌坊,十堂则是指以麟厚堂、回音堂为代表的十处宅院,是不是相当讲究,其透露着深厚的传统儒家文化底蕴。

这是一段关于晋商奋斗的生命传奇,更是一段关于生命意志和文化性格的阐释。西庄吴家大院的创始者为吴氏始祖吴天印、吴天盛二人,他们在明末清初,以肩挑八股绳担、卖日用杂货、做小买卖起家。和当年许多山西商人一样,一路拼搏,一路发展,一直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西庄吴氏家族出资六千八百两白银在平遥创办兴盛字号时,西庄吴氏已经可称殷富,到中后期,吴氏家族相继创办了“洪兴号”“洪发号”“兴盛号”“世兴号”“德胜号”等大商号,各大商号下又分支出诸如“洪兴吴”“洪发祥”“洪发久”“兴盛义”等分号,经营绸缎、布匹、铁货、茶叶、瓷器、食盐等生意。

吴家的商业网络覆盖了陕西、内蒙古、宁夏、天津、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当时就号称“三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日进白银五百两。”到十九世纪的清末民初,灵石县就流传着关于本地望族的坊间俗语,称:“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其中西庄吴氏家族以其巨大的财富位列“八小家”之中,成为晋西地区显赫的望族之一。

今天的西庄,作为吕梁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到处呈现出一派方兴未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坚信,西庄逝去的辉煌必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再次呈现,当我们在欣赏、品读吴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精美雕刻、厚重匾额和历史故事时,一定会感到这里蕴藏着的一股强劲的历史张力,把脚步迈得很轻,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