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的传承与文化价值
□ 梁大智
花灯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它象征着光明,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期待,寓意着新的一年中将会有光明的前途。在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共同赏灯,花灯成为了家人和睦、生活美满的象征,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繁荣富饶的追求,同时也寄托着吉祥如意的愿望。花灯不仅是节日的装饰,更是承载着中国人民情感和愿望的重要文化符号。
花灯的起源
花灯有着悠久的历史,花灯最早的起源与古代的宗教仪式和信仰有关。古人常常在重要的节日或仪式中使用灯光来驱邪、祈福和祭拜神灵。据史料记载,花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当时主要是用于照明和装饰宫殿。
到了汉代,元宵节点灯的习俗逐渐形成,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成熟。相传东汉时期,汉明帝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圆寂,命令在正月十五日夜晚,皇宫和寺庙都要点灯敬佛,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到民间,形成了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人们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会点亮花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庆祝春节的结束。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花灯成为这一节日的重要标志。民间天官赐福的故事,也与花灯的起源有关,传说中天官在正月十五下凡赐福,人们为了迎接天官,便挂起花灯,放烟花爆竹。花灯不仅仅是简单的灯光展示,它还融合了绘画、剪纸、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展示民间艺术和工匠技艺的重要载体。
可见,花灯的起源与古代的宗教信仰、生活需求、历史传统和民间习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花灯的制作
花灯制作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活动,尤其在中国的元宵节期间非常流行。制作花灯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纸张、剪刀、胶水、直尺、铅笔、竹签、蜡烛(或LED灯)、装饰物。
其制作步骤有:1、设计图案。在纸上画出想要的花灯图案。2、制作框架。根据设计的图案,用竹签或铁丝制作出花灯的框架。3、剪裁纸张。将彩色纸张铺平,按照框架的大小剪出相应的纸张。4、粘贴纸张。将剪好的纸张粘贴到框架上。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来增加花灯的视觉效果。5、装饰花灯。在花灯的适当位置添加装饰物,如中国结、流苏、亮片等,使花灯更加美观。6、安装光源。可以将LED灯固定在花灯的中心位置,并连接电源。如果使用蜡烛,确保花灯底部稳固,能够安全放置蜡烛。7、完成检查。检查花灯是否有未粘贴好的部分、装饰是否牢固,确保花灯的结构安全稳固。
花灯的种类
花灯种类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花灯类型:
1、传统花灯。宫灯,源于宫廷,装饰华丽,通常为红色,有玻璃或丝绸灯罩;纱灯,用轻薄透明的纱或丝制作,上面绘有图案;纸灯,用彩纸折叠或剪裁而成,形式多样。
2、动物形象花灯。兔子灯,形状像兔子,常在元宵节由孩子们手持;鱼灯,形状像鱼,象征年年有余;龙灯,形状像龙,有的地方会在元宵节舞龙灯。
3、植物形象花灯。莲花灯,形状像莲花,寓意纯洁;菊花灯,形状像菊花,象征吉祥。
花灯的文化价值
花灯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一是花灯用来庆祝传统节日。花灯最常出现在元宵节(又叫灯节或灯笼节)期间,这是中国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挂花灯是庆祝这一节日的重要传统活动,象征着团圆和喜庆。二是花灯用来祈福和纳祥。花灯常常被赋予祈福的意义,人们相信挂起花灯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驱除霉运。三是花灯体现智慧和启迪。在中国文化中,灯笼的形状类似于古代的火把,代表着光明和智慧,花灯上的图案和文字往往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和丰富的教育意义。四是花灯体现艺术和手工艺。花灯的制作是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创造力。每一盏花灯都是工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五是花灯体现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花灯的制作和展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六是花灯用来社交和娱乐。花灯节期间,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花灯,参与猜灯谜活动,这为社交和娱乐提供了机会,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七是花灯象征爱情和婚姻。在某些地区,还有传统习俗认为在花灯下相遇的男女会有美好的姻缘,因此,花灯也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美好。
花灯不仅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知名花灯及灯会
我国不同地区的花灯各有特色,广东省兴宁市、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镇、云南省弥渡县等,因花灯制作技艺精湛、花灯文化深厚而闻名,成为了当地的文化标志,被称为“花灯之乡”。广东省潮州花灯和浙江省居仙花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花灯大致有两大类:一是彩扎立式的屏灯;一是彩绘可以吊挂可以提携的挂灯。
屏灯,是一种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刻为一体的综合造型灯屏,一屏一灯,以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为其主要题材与内容,配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动物成一屏屏的景物,再装配灯光映衬而成。屏灯、挂灯整体协调的美感又与色彩、美学渊源甚深。
仙居花灯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又名“针刺无骨花灯”,相传源于唐代,俗称“唐灯”。其最大的特点:一是针刺,灯面图案均由刀凿针刺成孔,经过透光漏影,形成繁多的花色品种;二是无骨,通体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使花灯类别千变万化。仙居花灯造型别致,空间感强,立面变化丰富,结构细腻生动。仙居花灯融绘画、刺绣、建筑等艺术于一炉,单灯风姿绰约,组灯气势恢弘,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
自贡灯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唐宋年间就有新年燃灯的习俗。自贡灯会以元宵节灯会最为著名,主要包括工艺灯、座灯、组灯等几种,多表现民间传统、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题材内容,具有大型、群体、联动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花灯的制作技术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很多地方以灯会而闻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灯会展示活动。
北京的元宵节灯会是全国闻名的活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地都会有花灯展示;上海在元宵节期间会举办各种花灯展览和灯会,如豫园灯会等;南京夫子庙的灯会是江苏省最大的元宵节活动之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苏州的古典园林在元宵节期间也会装饰上精美的花灯;杭州西湖边上的花灯展览是浙江省的传统活动;成都的宽窄巷子、锦里等地在元宵节期间会有丰富的花灯活动;福建泉州灯会则以其独特的“无骨灯”著称;广东省佛山市的彩灯制作技艺精湛,每年都会举办彩灯节;哈尔滨市的冰灯节虽然不是传统花灯,但也以其独特的冰雪艺术闻名;西安市的大唐不夜城在元宵节期间会有盛大的花灯展示;武汉每年的东湖灯会都是武汉市民非常期待的活动;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开封大宋上元灯会再现了宋代时期的繁华景象和传统文化。
我国各地的花灯活动不仅展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旅游项目。花灯在这些地方的流行,反映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