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岸边迈向黄海之滨——
石楼“福海厨工”锻造就业“金钥匙”
□ 本报记者 王洋
劳务品牌是一座坚实的桥梁,一端紧密勾连起产业蓬勃发展、振翅腾飞的宏伟蓝图,另一端则稳稳承载着万千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与厚重期许。
石楼县,这座位于黄河岸边的县城,近年来精准把握航向,矢志不渝地将就业优先战略“置顶”推行,深度聚焦本地现实状况——外出务工人员群体中厨工占比颇高这一突出特点,精心谋划、匠心独运,全方位搭建起集“政策鼎力支撑、技能精湛培训、就业精准帮扶、服务全程护航”于一体的四大工作体系架构,全力以赴为“福海厨工”这一特色劳务品牌浇灌希望之泉、播撒成长之种,使之逐步成长为当地贫困人口以及富余劳动力开启技能宝库、踏上就业坦途、迈向脱贫致富光明未来的一把熠熠生辉的“金钥匙”。
回溯二十余年前,在石楼县的山川沟壑之间,有几位胸怀壮志、不甘被生活困境束缚的坚毅身影,郭石清、贺长福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彼时,他们毅然决然地冲破地域的重重枷锁,成为当地为数不多敢于背井离乡、奔赴远方的“追梦先锋”。在黄海之滨的青岛,他们的起点仅仅是路边那些毫不起眼、简易破旧的小摊,于风雨飘摇中为了家人的温饱苦苦支撑、四处奔波。然而,生活的重重磨难并未让他们心生退意,反而如同一把把烈火,淬炼出他们潜心钻研厨艺的决心与恒心。凭借着一手令人赞叹的精湛技艺,以及无畏无惧的创业豪情,他们以“福海厨工”为名,创立起属于自己的劳务公司,就此翻开人生与家乡发展的全新篇章。
在他们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石楼儿女相继走出大山,奔赴青岛,仿佛点点繁星汇聚银河,迅速融入当地餐饮市场,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拼搏,使自己成长为支撑当地餐饮行业不断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踏上青岛这片土地已然二十九载,初来乍到之时,从那个点着煤油灯、偏远闭塞的小山村骤然置身繁华都市,东西南北都辨不清,操着一口浓重乡音难以顺畅交流,其间历经的艰难困苦,实在是刻骨铭心。但我骨子里那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始终支撑着我,一路咬牙坚持,历经无数风雨,终是成立了自己的餐饮公司,还带动了诸多乡亲在此落地生根、就业致富。看着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这心里满是欣慰。”青岛晋嘉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石清,谈及往昔岁月,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满是感慨。
历经多年的不懈耕耘与砥砺奋进,石楼“福海厨工”这一特色劳务品牌就像一颗在黑暗中闪耀的火种,一经点燃,便迅速燃起燎原之势,进而绽放出“群星闪耀、光彩夺目”的璀璨华光。如今,它已然成功承载起3000余人的就业梦想,为石楼人深深镌刻下“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服务至上、质量第一”的闪亮印记,强有力地推动了以餐饮行业为核心的区域性行业集群蓬勃兴起,在人力资源市场稳稳树立起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
“早些年在老家守着那几亩薄田,一年到头收成寥寥无几,经济上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来到青岛后,每月能有七八千块的收入,生活一下子就有了盼头,如今家里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厨师韩海峰质朴的话语里,洋溢着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满足与感恩。面点师曹丽丽也赶忙接过话头:“是啊,我们扎根青岛二十多年了,一家人都在这儿团聚,经济上颇为宽裕,人均年收入七八万呢,现在的生活,知足常乐啊!”
“当下,我们主要面向学校、企业、医院等提供大型团餐服务,凭借着过硬的品质与口碑,赢得了客户们的广泛认可。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下一步,必须朝着精细化方向深度发力,持续打磨技术、提升菜品品质,将石楼‘福海厨工’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不仅如此,我们还计划与吕梁山护工携手联动,探索厨工与护工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家乡父老乡亲拓宽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发展可能。”青岛晋烹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贺长福目光坚毅,信心满满地说道。
近年来,石楼县持之以恒地为“福海厨工”品牌注入发展动能、提供坚实保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培训达6200余人次,助力 45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源源不断向青岛市输送3000多名优秀餐饮从业者,他们之中,120人成功跻身企业高管行列,120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餐厅经理,66人升任颇具规模的连锁店店长。这一劳务品牌,已然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每年直接带动群众增收近亿元,在黄河与黄海之间,书写下一曲激昂澎湃、荡气回肠的乡村振兴壮丽凯歌,为各地推动就业、助力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生动样本。